《徐霞客游记》中约有2万字与天等县有关,原文记叙了徐霞客从明崇祯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天等的31天游览历程。天等的山之雄、水之美、人之淳,让徐霞客离开天等之后仍念念不忘。根据《徐霞客游记》整理出的徐霞客游天等线路二十二日……政立死,其妻为下雷之妹,政谨私通之,欲以为内援,而诸土州俱不服。后其弟署州事,其地犹半踞于莫彝,岁入征利不休。未几,身死无后,应归顺继嗣,而田州以同姓争之。......
2023-11-08
带着对龙桥清溪碧野和大山老林的美好回忆以及对龙英州大地的憧憬,二十三日晚上,徐霞客在那用茅草盖成的客馆里,甜甜地睡了过去。第二天早上醒来,衙门的人告诉他,差已经派下去了,但找齐人还需要些时间,请他今天先休息休息。正好,徐霞客趁着“候夫”的时间可以看看龙英,他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二十四日一整天的时间,他到龙英考察走访,参观了土司衙门,到街上和老百姓聊天,了解当地的情况,回到客舍里又查阅资料。在游记里,他发出了三个感叹:
一叹龙英州辖境之大。他首先写一路走来经过的各站之间的距离:“龙英在郡城北一百八十里。太平府至太平站七十里,太平站至耸峒七十里,耸峒至州四十里。”
《太平府志》里的龙英州地图
这里的郡,指的是太平府治即今崇左。从崇左到雷平是七十里,从雷平到耸峒是七十里,再从耸峒到龙英是四十里。前人用脚步“估量”出来的里程,倒也没多大偏差。现在龙英到崇左,走二级路也就一百一十公里,徐霞客那时走的是便捷小路,九十公里(一百八十里)也就差不离了。他接下来列举了龙英的“四邻”,惊叹“其境颇大”。的确,龙英州是周边各州辖境最大的:西边是下雷州和上映州,北面是都康州和向武州,东边是全茗、茗盈、万承和结安四州,南面是恩城州和养利州,与十个州相邻。用今天的地名来说,就是东起盛典,西到理进,南自松洞,北极稻香,纵横都有上百里之遥。先不说那“两州相去止一里”的全茗、茗盈二州,就是规模大点的恩城、养利、上映、都康,也都跟它差得很远。据清光绪年间刊行的苏宗经、羊复礼著的《广西通志辑要》记载,当时附近各州士兵,佶伦48名,镇远50名,龙州90名,宁明76名,全茗、茗盈各42名,而龙英却有330名,这侧面反映了龙英辖境之宽。徐霞客当然不会知道,他离开的几百年后,龙英曾经有两次较大的“扩容”。一是民国时期,龙英和全茗、茗盈三州合一,成立了龙茗县;二是1958年12月,天等和大新两县合并,成立新英县,1959年2月又改名为龙茗县,县治就在龙英街。第二次“扩容”虽然只存在4个月,但“曾经拥有”天等、大新两个县“领土”的那份风光,也够龙英人骄傲一阵了。
徐霞客的“二叹”,是龙英州衙门之雄。徐霞客先看龙英州衙门前的门楼,再看二门及其厅堂,一圈看下来,他赞叹不已:“其门楼甚壮丽,二门与厅事亦雄整,不特南、太诸官廨所无,即制府亦无比宏壮。”就是说,他面前的龙英州衙门楼和二门厅堂,非常壮丽(霞客连用了两个词:“壮丽”“宏壮”)。“壮丽”到什么程度?他以为一路看到的南宁府、太平府都比不上(其他州府就更不在话下了),即便是总督衙门也没有这般宏伟壮丽。
龙英州衙的上马石
游记中,对一个土司衙门建筑,徐霞客的评价如此之高,这是描述其他官衙时所没有过的。徐霞客还从已经坍塌的墙壁中发现,外城墙和宅第的后墙都是厚五尺、高二丈的。由此可见,当年龙英州衙的形制非同一般。徐霞客毕竟不是一般的旅行者,他很快就考证了历史:这个门楼是隆庆元年(1567)修建的,厅堂上的匾额是天启四年(1624)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三司赠给的。可知龙英州当时在“上级”心目中的位置。有人要问:这龙英州衙门是几时设立的啊?其实,龙英州衙早在徐霞客到来的五百多年前就有了。相传,宋皇祐年间(1049—1054),枢密副使狄青奉旨南下征伐侬智高,昆仑关一仗彻底打垮侬智高主力。在地方平定后,狄青对随征将士论功行赏,把当地的土地分封给他们,让他们世袭为州官。当时,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赵斗南被狄青授予龙英世袭知州一职,开始在龙英建立州衙。龙英州衙建立时,并不是在现在的龙英街。现在的龙英街那时还是一片森林,州衙建立在现在的龙英社区周林屯这个地方。后来,州衙从周林迁到现在的天等镇稻香村地州屯,再后来又迁到现在的龙英街。徐霞客见到这个州衙,已经是三迁其址后的好多年了。当时的龙英州官赵继宗,年仅十八岁,是赵斗南之后的第二十任知州。这个山东人赵斗南及其子孙治理龙英近千年政绩如何,暂且不论,但我们知道,他的后任建设的龙英州衙,是得到大名人徐霞客肯定的。龙英州衙署建在地势最高处,俯视着整个市井街道。衙署的建筑有头门、街门、照壁、大堂、二堂、三堂、印楼及两廊。所用木料全是当地生长了几百年的红蚬木,相当坚固;柱础、阶石等石料全部雕刻花鸟走兽,非常精美。过去民间流传有谚语云:“龙州好美女,龙英好照壁。”这照壁,就是对着大门做屏蔽用的墙壁,上面装饰有吉祥图案的砖雕。南京夫子庙的大照壁、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就属这一类。而龙英一个边陲土州,竟然也有照壁,可见其衙门建筑之辉煌。如今,这些建筑不在了(要不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掉,龙英照壁现在会是整个广西非常出彩的一处景观),但谚语还在,记忆也就还在。其实,龙英州衙的规模,也许是一开始就蛮大的了。从现存的周林屯古州衙土城墙看,厚度恐怕不止五尺呢。
龙英街道的建设,徐霞客没有记载。但州衙既然雄壮若此,那么街道建设想来也差不到哪里去。据现有的文字记载,龙英街道最大规模的建设,是在民国时期。那是1937年,南宁亭子人雷一呼到龙茗任县长。他发现龙英街道偏窄,与其作为全县最大集市的地位不相称。于是,他立即叫县政府建设科设计街道建设新规划,以县政府大门为轴心,建设一条新街道。老百姓对此很是拥护,各自筹款备料,抓紧施工。仅半年多的时间,一条南北向骑楼式的街道随即告成,这个速度即使在现在也是很罕见的。龙英人把这条街叫“新街”。如今,“新街”的骑楼不见了,但雷县长建设新街的事,仍被传为佳话。可见,历代管理者对龙英的建设十分重视。
龙茗广场
龙茗新街,骑楼已荡然无存(www.chuimin.cn)
徐霞客的第三叹,是叹边陲时局之艰。他的感叹,是由那位州官赵继宗引发的。透过龙英州衙门华丽的外表,他看到了里面的衰败凄凉。偌大一个官衙,却见不到几个人影,只有空荡荡的大院和举目可见的倒颓土墙。厅堂后面放着前任州官赵政立的灵柩,赵政立的嗣子赵继宗住在左厢房中,要等到父亲出殡后才能住到中间来。
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三年前占据越南高平的莫氏政权军队攻占了龙英州后,留下的还未平复的战争创伤。要说这事情,还得从赵继宗的爷爷老知州赵邦定说起。当年赵邦定有七个儿子,他死后,大儿子赵政立继承了知州位置。赵政立自己没有儿子,就抚养老三赵政举的儿子赵继宗,确定为知州继承人。而老二赵政谨不服,处心积虑要接老大的班。刚好,有个人要来帮助赵政谨。谁?赵政立的老婆。她是下雷知州的妹妹,她背着丈夫,和小叔子赵政谨勾搭成奸,进而合谋篡权。而下雷知州也帮着他妹妹一起谋划。后来赵政立死了,赵政谨认为时机来到,就出来抢知州的位子。柔弱的小青年赵继宗当然抵不过强势的二伯,只好听天由命。但这知州并不好当,因为周边各州都说他这个知州的位子来得并非光明正大,让他压力很大。干脆,赵政谨就在大舅哥下雷知州的帮助下,招来莫氏军队三次入侵龙英。最后这些军队在州衙门宅第里扎营,州中也没有什么残存下来的人了。莫氏军队走后,赵政谨就在州里称王称霸为非作歹。这件事最终惊动了上级,于是上级就把赵政谨诱到南宁,抓起来杀掉了。官印因此兜兜转转又回到赵继宗手中。但赵继宗自小生长在衙门里,没有见识,还不会理事。所以现在的衙门,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徐霞客在客馆里,怀着沉重的心情记载这些眼前事。写着写着,他把时间拉得更久远了:越南莫氏政权军队没来龙英之前,其实早就攻破归顺州——靖西了。而靖西之所以轻易被攻破,和龙英一样,也是有内贼在策应。当时,越南的黎氏和莫氏两个政权在打仗,莫氏被打败了,首领便带着千两黄金来投奔靖西土官。靖西土官收了黄金,就把莫氏军队首领保护起来。然而他千不该万不该乘人之危,和首领的老婆好上了。首领知道后心生怨恨,回去后,千方百计要回来报仇。刚好镇安(德保)土官也正谋划除去靖西土官,就去纠集莫氏军队来打靖西,把靖西土官的金银财宝、族人亲属和官印一并掳掠到越南去。后来上头知道了,又叫德保土官拿钱去跟越南莫氏把官印买回来。偏偏田阳土官这时也赶来凑热闹,和靖西土官争利……
天等镇稻香村地州屯的龙英州官墓
记到这里,徐霞客有点生气了:靖西、德保和田阳三家土司,都是姻亲表亲,龙英和下雷土司也是姻亲,为什么大家在利益面前不讲亲情、不择手段互相残杀呢?为什么要纠集莫氏军队来杀害自己的同胞呢?管着这些土州的地方长官,难道就不能制止吗?徐霞客把对当时官员不作为的愤怒,全都倾注在笔下:“中国诸土司不畏国宪,而取重外彝,渐其可长乎?当道亦有时差官往语莫酋者,彼则厚赂之,回报云:‘彼以仇哄,无关中国事。’岂踞地不吐,狎主齐盟,尚云与中国无关乎?”意思是说,中国有些土司不畏惧国法,反而借助外部势力来增强自己的力量,这种趋势难道可以容忍其滋长吗?朝廷也不时派遣官吏前去告诫莫氏政权首领,莫氏则采用贿赂的办法,使这些官吏回来就报告说:“是越南几个政权自己在打闹,不关咱们中国的事。”难道说占据着中国土地不肯归还,侮慢州官,和中国土司一同结盟发起动乱,还能说是与中国无关吗!“乎”这个字连用了两回,显然像两根重重的棒子,敲打在见利忘义的土司、贪赃枉法的官吏以及糊涂、不作为的管理者身上。
八仙山俯瞰龙茗风光
徐霞客越写越激动,矛头直指地方官僚和“上人”:“不知莫彝助归顺得镇安,即近取归顺之地。是莫彝与归顺俱有所取,而朝廷之边陲则阴有所失。其失镇安而不取,犹曰仍归土司,其失归顺赂莫之地,则南折于彝而不觉者也。此边陲一大利害,而上人乌从知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们不明白越南莫氏政权协助归顺州夺得镇安府后,马上会就近夺取归顺州的土地。这样莫氏与归顺州都各有所得,但国家的边疆土地却在暗中丢失了。丧失了镇安府却不去收取回来,还说什么这些土地仍然归属于土司。他们丢失了归顺州贿赂莫氏政权的领土,被外族损害了利益却不能察觉。这是边疆地区的一大祸害啊,可是上面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些呢!“上人乌从知之”这六个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可见当时的徐霞客对管理者们是多么失望!
徐霞客大声疾呼:大家要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有一段时间,归顺州土官的弟弟代理州里的政事时,州里的辖地有一半被莫氏军队盘踞着,除此之外,莫氏军队还得寸进尺,每年不停地入境来索要好处。归顺当地有个头目叫黄达,为人正直忠勇。此情此景下,他聚集了一帮人马,带领大家顽强抵御莫氏军队。后来对方害怕了,就再不敢胡作非为,归顺州才得以生息繁衍。
龙英一日,徐霞客有太多的感慨。看到的,听到的,都使他深有感触。而他的喜也好忧也罢,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徐霞客对追逐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梦想追求,乃至他的血液,他的呼吸,他的生命,都和这片土地、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息息相关。他自幼饱读诗书,眼界宽广、见解深刻,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他不可能只顾游山玩水而漠视社会现象。他关注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思考背后的成因,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的幸运。
有关跟着徐霞客游天等的文章
《徐霞客游记》中约有2万字与天等县有关,原文记叙了徐霞客从明崇祯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天等的31天游览历程。天等的山之雄、水之美、人之淳,让徐霞客离开天等之后仍念念不忘。根据《徐霞客游记》整理出的徐霞客游天等线路二十二日……政立死,其妻为下雷之妹,政谨私通之,欲以为内援,而诸土州俱不服。后其弟署州事,其地犹半踞于莫彝,岁入征利不休。未几,身死无后,应归顺继嗣,而田州以同姓争之。......
2023-11-08
十一月二十一日,佶伦州驿馆里,徐霞客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原来宋代今天等域内确立土司时,还没有佶伦州,佶伦这块地方,是归结安管辖的。二十四日,囤龙村的人又把他送回那印屯,午餐后转向佶伦方向,最后经过今福寿屯又回到了佶伦州治。二十五日,下午从佶伦启程,取道茴利坡前行,但中途脚夫逃开,徐霞客他们只好又下坡找到旧州住宿。二十六日,脚夫不落实,当晚仍住旧州。......
2023-11-08
徐霞客与黄才能两人,穿越时空隧道而相遇,于是有了下面一番对话。我离世的时候,想不到后来会有《徐霞客游记》这样一本书流行于世。我的族孙徐镇于乾隆四十一年重新手录并刻板付印,这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丁文江还撰写、编制了《徐霞客年谱》及《旅游路线图》。但是,我旅游期间每天坚持做笔记,并没有获名获利的动机。......
2023-11-08
徐霞客道谢后,表示自己赶时间,等脚夫到了就要立即动身。会面结束后徐霞客返回寓所,周文韬又拿着黄绍伦的书信前来探望,并表示谢意。与徐霞客交往的过程中,周文韬不仅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实实在在地把徐霞客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徐霞客在向武的第二个朋友,是州官黄绍伦。而周文韬反复来挽留,并赠送路费,显然也是知州布置的任务。......
2023-11-08
十一月十八日,天朗气清。这天上午,徐霞客准备妥帖后,离开住了16天的向武州治,在与前来相送的周文韬等人“订后期而别”后,向镇远州方向出发。向都山歌,是目前天等六种山歌中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而且往往是四人对唱,百人围观,听者摩肩接踵,歌者如痴如醉。有人统计过,每年霜降节九天下来,对歌者不下一千对次。宁干,地处向武东南,土司时期一直为向武州辖地。1950年划归都康乡,1958年置乡级机构至今。......
2023-11-08
四城岭,崇左市第一高峰,主峰海拔1073.7米。它坐落在距离天等县城20多公里的福新镇境内。四城岭还是人们向往的“绿澡堂”。四城岭梯田也是四季常绿。置身四城岭,沐浴着的都是“绿”的希望。雄浑四城岭四城岭之所以吸引人,还因它的神秘。山有仙则名,四城岭因有着无数神灵的故事,而更扬名在外。四城岭的庙宇,就建在主峰极顶上。四城岭上的牛群布洞村百捧屯咱们回到徐霞客的行程上来。......
2023-11-08
说天等的历史,不能不说徐霞客。也就是说,《徐霞客游记》是“天等历史第一书”。而在《徐霞客游记》约60万字中,写天等的就差不多有2万字,约占全书的三十分之一。历史上极少有人写天等写到两万字,所以说,“说天等的历史,不能不说徐霞客”。母亲81岁时,徐霞客想停止出游,在家奉养母亲。可惜不久后,母亲还是去世了,徐霞客悲痛欲绝。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就是靠他在30年考察中一天天记录下来的。......
2023-11-08
它的土地肥沃,和四城岭关系很大。直到今天,天等仍存在六种不同系列的山歌。这一路,是与“垌柳”截然不同的地貌,“石峰三四夹岭而起”。这蚬木,又叫铁木,当地叫“木宴”,如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树形高大而木质坚硬著称。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乌猿、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和穿山甲,常在这里招摇而过,和众多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