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场地污染土与地下水土工处置技术标准及安全防护

场地污染土与地下水土工处置技术标准及安全防护

【摘要】:3加强对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

11.0.1 本章适用于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11.0.2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施工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施工前,应识别潜在风险,编制安全防护专项方案。

2 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施工用水、用火、用电及用气安全。

3 加强对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

4 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二次污染防控,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11.0.3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施工的安全风险识别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场地污染源相关风险。

2 场地内建(构)筑物和地下障碍物相关风险。

3 材料(含药剂)相关风险。

4 机械设备相关风险。

5 用水、用火、用电、用气相关风险。

6 现场人员操作与管理相关风险。

11.0.4 应针对中毒、机械伤害、触电火灾和恶劣天气等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应急物资配备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11.0.5 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施工应加强日常管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现场边界应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出入门及内侧应悬挂施工现场平面图、工程概况图、管理人员名单及电话牌和安全防护图等。

2 施工现场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和常用急救药品

3 设置安全管理员,并进行安全检查与巡视。

4 进行安全交底,特种操作工人持证上岗。

5 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场地内。

6 进入现场人员应有两人及以上相互监护。

7 现场人员严禁饮用场地内地表水或地下水,禁止在污染场地饮食

8 作业工人应更衣后才能出场。

11.0.6 现场作业人员应根据污染物类型、浓度、毒性或致癌性及迁移性等特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 进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口罩、手套,穿硬底劳保鞋等。

2 当污染物浓度高,或有高致癌性,或具急性毒性,或具有易挥发等强迁移性时,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穿防护服、防化硬底劳保鞋,带防化手套等。

11.0.7 对于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含药剂)、机械设备等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www.chuimin.cn)

1 采用的主要材料、机械设备应有质量证明文件、技术性能文件和使用说明文件,对于药剂尚应提供化学成分检测报告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 应根据施工所使用材料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在材料暂存场所设置相应的防渗、防雨等措施,并建立严格的领用、使用和回收制度。

3 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漏油、倒塌或腐蚀等问题发生。

11.0.8 施工现场用火、用电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消防通道畅通。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动火作业区,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3 各类带电设备须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接零,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传动部位应有防护罩。

4 现场用电应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并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5 采用移动式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

6 发生电气火灾应自动切断电源,用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11.0.9 对于场地及周边环境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前应进行地下障碍物的探查并验证。

2 施工前应对场地内及周边重要的建(构)筑物进行专项检测。

3 施工过程中应对周边环境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必要时应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

11.0.10 施工过程中二次污染防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土方开挖、运输、堆放过程中应采取遮盖、封闭、喷射水雾或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当涉及挥发性污染物时,尚应采取喷射气味抑制剂等措施控制气体逸散。

2 应采取措施防止钻孔、抽提、注入或搅拌等施工造成的污染物扩散或转移。

3 应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或采用低噪声的工艺、技术、措施和机械设备。

4 应收集施工过程和冲洗产生的污水、泥浆和残渣,并进行妥善处置。

5 用于污染土或地下水暂存和处理的场地,地面应作防渗处理,必要时应设置围堰

6 现场设置办公(生活)区的,应采用分隔围挡与施工作业区明显分隔;场地内有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办公(生活)区宜布置在污染区域的上风向。

11.0.11 施工现场的一般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暂存或处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废弃物应分类集中暂存,宜回收或资源化利用。

2 现场危险废弃物应做好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并符合相关管理要求。

11.0.12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所采用的修复治理方法分别按本标准第5章~第10章的要求,对场地内和周边环境进行大气中的特征污染物和扬尘、污水、噪声等监测,并关注敏感目标受施工影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