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素来为世人敬仰,亦被拳家视为至宝,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喜爱焉。是日陈荣斌师傅翰章岳立,嘱咐我卷首作序,惟两处缘由:一学随最长,二承传最力。师傅陈荣斌拳法源自本家,洞悉大架小架原理精义,融会陈氏诸家消息虚盈,尤善于推手中解释阴阳互变松裆旋肘细节,微言循环往复丹田内转奥旨以及擒拿与反擒拿之秘诀。师傅有一言共勉,曰:至宝未必同众好,拳亲更须用婆心。......
2023-11-08
(1)动作要缠丝是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准则,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筋脉,太极拳的一举一动都要缠丝。它的形成是随着腰脊转动,身体形似螺丝,当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向手上传递时,如同螺帽沿着螺丝向前,故把它称为缠丝劲。
缠丝劲分顺缠和逆缠两种。判断顺、逆缠丝劲的方法有多种,陈鑫的书中依据劲的走向来判断,劲由肩往指甲上缠叫顺缠,劲由指甲往肩上缠叫逆缠。现代人判断的方法是依据时钟转动的方向来判断:当右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一致,左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相反的叫顺缠。当右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相反,左手转动方向和时钟方向一致的叫逆缠。我判别的方法是双手举到胸前,手心相对。当双手手心向上或向里转的时候都是顺缠,当双手手心向下或向外转的时候都是逆缠。
判断腿的顺逆缠丝,方法同手。右腿顺时针,左腿逆时针转动是顺缠;右腿逆时针,左腿顺时针转动是逆缠。腿的缠丝方向和同侧手的缠丝方向相同,同侧手顺缠腿顺缠,手逆缠腿逆缠。所以本书没有写腿的缠丝方向。缠丝中把顺缠误说成逆缠问题不大,但是一定要缠丝。
练缠丝劲能疏通经络,活动筋骨,按摩内脏,锻炼神经灵敏,延缓皮肤血管老化,美容。太极拳格斗技术,无论是柔化刚发或擒拿,都离不开缠丝劲,所以,我们一定要练好缠丝劲。
(2)太极拳的手在通过两点间距离时不是走直线,而是一边走弧形一边自己旋转。如同地球一边围绕太阳公转一边自转一样。弧度向下叫走上弧,弧度向上叫走下弧。在通过两点时速度也有不同,两头快一些中间慢一些。
(3)太极拳每一式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圆圈动作组成,圆圈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左有右,有急有缓,有有形有无形。这些圆圈在不停息地运转,或是先正转再反转,或是先反转再正转,或是先转大圈再转小圈,或是先转小圈再转大圈。我们在做圆圈转动时,无论怎么变化都行,但是要求把圈走圆,不要有凸凹,还要一个圆接一个圆,连绵不断。成式时,从外形上看,动作似停止,而实际上内劲还在意识引导下运行,待内劲运足向外时,便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本文分动作一、动作二、动作三介绍,只是为了便于叙述,绝对不可以理解为一伸手,二抬腿,三收回,动作直来直往,和做广播操一样,失去太极拳味。刚学拳时,转不圆没有关系,但思想上一定要有把圈转圆的意识,慢慢地圈就转圆了。
太极拳的圆是一个立体圆,不是一个平面圆。做平面圆,只是手在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运动。我们在做平面圆时身向左或向右转,就增加了前后两个方向运动,整个身体都在做立体圆。
太极拳的圆,不仅表现在胳膊上,也表现在身法上。例如,当向左转身时,左裆上提收紧,左膝上提外转,右裆向下放松,右膝松沉内转,就是身在向左做圆。把左换成右,就成了向右转圆。
大圆好学,小圆快,易克敌制胜。太极拳刚学时要练大圆,待有了功夫就要往小圆练,要越练越小,小到圆成了一个点方是上品。
(4)打拳时上体手如何运动,下体足随之。上下相随了中间自然相随,这叫一气贯通。(www.chuimin.cn)
(5)打拳时胳膊是手领肘,肘领肩;腿是脚领膝,膝领大腿,脚手运动都是从指头领劲开始。手臂一定要放松。不可用力。手上力够提起胳膊运动正好,再多就失于硬了。脚用力可大一些。初学拳总是用力,胳膊肌肉硬邦邦的,应注意放松。
打太极拳不仅手臂要放松,而且身心也要放松,要玩拳要耍拳,不要太严肃过于认真。心身放松,能使身体得到很好休息,打太极拳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打完拳后心情愉快,身体轻松,富有活力。心身放松是不提劲、不憋气、不紧张,不是松懈漫不经心,松懈了会没有章法。
(6)肾囊两旁即大腿根内侧,或者说大腿根内侧的那条大筋谓之裆。裆关系到自己运动的方向、圈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化劲发力。裆玩不好,技击技巧无法更上一层楼,地位十分重要。
裆一定要开。当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屈,心意一开,便做到了开裆,裆开与不开与腿岔开大小无关。裆开时顶端成弧形,所以又叫圆裆。这时两腿即是岔开很小,也是开裆。当两腿人字形岔开站立时,裆顶部成尖角,腿岔得再大也不是开裆,由此可见,裆开与不开,关键看裆圆与不圆。裆圆两腿重心易于倒换,裆尖两腿重心不便倒换,因此要圆裆反对尖裆。当臀部低于膝盖时,裆无所依托,悬浮在空中,称为吊裆。吊裆也不便两腿重心转动,故也反对。
裆开了才能放松,裆松了才能快速灵活转动,对方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做出反应,抢在对方动的前边。裆顶了转动迟缓,速度上不去,对方力化不掉,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裆分开裆和合裆。有开就有合,有合就有开。开合随心所欲,就拿到了取胜的钥匙。
(7)腰和裆的关系十分密切。陈家沟十七世陈子明对裆、腰有精辟的论述,他说腰的要点是拧腰、活腰、塌腰,裆的要点是松裆、合裆、扣裆。腰裆的关系是拧腰时裆须扣,不扣则散。活腰时裆须松,不松则滞。塌腰时裆须合,不合则浮。凡塌腰合裆者为蓄劲,活腰松裆者为柔劲,惟出劲时须扣裆拧腰。
(8)打拳特别强调松裆,松裆的作用一是引进落空。打拳时身体左右来回转动,如果不松裆转动,能转到135 度,接着再松裆,能转到150 度。如果松裆后转动,能转到200 多度。转动是为了引进落空,对方打来,你转不过180 度,就和对方的劲形不成平行,无法将对方引进落空,对方劲还是打到你身上。二是瞬间与对方产生空隙,对方落空失去力量,你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轻松转动,拨转对方,把对方引背。三是没有内力消耗。两腿倒重心时,虚腿的裆如同重心传递路上的障碍物,不松裆,内力要传递过来,会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克服障碍物上,使大力变成小力。松裆,就是搬走了障碍,内力会畅通无阻全部传送过来。并且,全身动作灵活速度快。四是通过松裆,裆上提转动,上身束肋变细,半径变小,转的圈跟着变小,提高自己速度。
(9)人的身体各部分由关节联结起来,关节如同齿轮。裆是主动轮,其他关节是从动轮。裆一动,九大关节(颈、胸、肩、肘、腕、腰、裆、膝、踝)都跟着动。裆一停,关节都跟着停。打拳只关注裆,不关注腰,腰自然会跟随转动。
有关陈氏太极拳小架套路与推手的文章
陈氏太极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素来为世人敬仰,亦被拳家视为至宝,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喜爱焉。是日陈荣斌师傅翰章岳立,嘱咐我卷首作序,惟两处缘由:一学随最长,二承传最力。师傅陈荣斌拳法源自本家,洞悉大架小架原理精义,融会陈氏诸家消息虚盈,尤善于推手中解释阴阳互变松裆旋肘细节,微言循环往复丹田内转奥旨以及擒拿与反擒拿之秘诀。师傅有一言共勉,曰:至宝未必同众好,拳亲更须用婆心。......
2023-11-08
右手逆缠经口、右眼、到右肩前30 多厘米,手心斜向左前下方,手指斜向左前上方。图1-23.左腿向前上步,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左腿屈膝抬起,斜向前伸出,脚跟内侧着地,脚尖斜向右上方。左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右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左手一动,右手即握拳顺缠,从左手外向上到下巴前20 多厘米,拳心向里,拳面向上。右腿随右手一块向下,屈膝震脚落地,两脚距离与肩同宽,重心仍在左脚,眼平视前方。......
2023-11-08
小架也是英雄辈出,人才济济,为太极拳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下边把小架简介如下。三子陈鑫是了不起的太极拳大理论家,他在暮年之际,用了12年时间,不避寒暑,呕心沥血,几经修改,写成了《陈氏太极拳图说》。后来在有识之士慷慨解囊赞助下,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出版发行,用所得稿费,将陈鑫入士安葬。教人打拳诲人不倦,门生遍天下,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
2023-11-08
习武者具有健康体魄,精气神活力,正义感和责任心。平时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正当防卫;战时可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加之名人轶事代代相传,其魅力成为国人钟爱、世界仰慕主因。当场评价荣斌哥重信义,善学肯钻,练拳持之以恒,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在众师兄弟中有很好的口碑,并许诺去世后将教拳手杖交付,以彰显陈氏太极拳小架传承。今哥从广东佛山专程返回西安,手执书稿请我作序,思母怀旧,感慨万千。......
2023-11-08
荣斌哥热衷太极拳的推广,喜欢教人学推手,他认为一个人练太极,枯燥乏味,的确难以坚持。太极拳要吸引人,特别是吸引青少年参加,必须解决枯燥问题。他还认为无文不远,要使小架在佛山发扬光大,还应写一本书做系统介绍。2016年10月13日注:陈春生——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代、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佛山陈家沟太极拳养生馆馆长,2016年获陈家沟首届家族太极拳比赛一等奖。......
2023-11-08
国庆节前夕,大表哥原定宇打来电话,言说族兄陈荣斌经十年苦研写出陈氏太极拳专著,邀我作序。我自幼随父亲陈立宪和姑母陈立清习练家传陈氏太极拳,族兄陈荣斌师承姑母,我们同出一门,都得到了姑姑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她认定太极拳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陈、杨、吴、武、孙等各派太极拳同根,陈氏太极拳大小架都同源于陈鑫前辈《陈氏太极拳图说》指引。......
2023-11-08
如动作要求手向上高不过眉,低不过鼻,这本身就有差距。动作3 左膝向前弓时,膝不可超过脚尖,也不要向两侧偏斜。太极拳要求两手在胸前斜放,掌心掌背不正对自己,且是动态,因此,两手的位置很难准确描绘。太极拳除个别动作腿要站直外,其余腿都要弯曲,弯曲程度不一,但大体上同动作5 下蹲弯曲程度。特警战士一脚把石板震断,力比太极拳大得多,都赞扬说好功夫,怎么单单就太极拳把大脑震坏了呢?......
2023-11-08
活步四正推手法示意图甲乙双方相对而站,各出右脚于对方裆前。图3—4活步四正推手如此往复循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一进一退,连绵不断。太极拳动作都应走圆圈,所以活步四正推手不仅手上掤捋挤按的盘圈不丢,步法上也应有右圈和左圈之分,甲乙二人一进一退时位置是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斜向交错,而不是正面相对直来直去。......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