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极拳动作提示与要求

太极拳动作提示与要求

【摘要】:如动作要求手向上高不过眉,低不过鼻,这本身就有差距。动作3 左膝向前弓时,膝不可超过脚尖,也不要向两侧偏斜。太极拳要求两手在胸前斜放,掌心掌背不正对自己,且是动态,因此,两手的位置很难准确描绘。太极拳除个别动作腿要站直外,其余腿都要弯曲,弯曲程度不一,但大体上同动作5 下蹲弯曲程度。特警战士一脚把石板震断,力比太极拳大得多,都赞扬说好功夫,怎么单单就太极拳把大脑震坏了呢?

(1)打拳一定要沉肩坠肘,不可架肩扬肘。读者不妨体验一下,两臂在胸前举起时,沉肩坠肘,会感觉到气下沉到丹田,心旷神怡。架肩扬肘会感到气涌到胸,重心上提,立不稳当,转动不灵,且气向上冲头,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2)动作中要求两手相距30 多厘米的原因是:小架每个动作都是在模拟推手,推手中要一手接对方手,一手接对方肘,手到肘距离30 多厘米。本书中,所讲手或脚的距离位置,是个约莫数,因人和功夫而异,多点或少点无所谓,无法追求准确。如动作要求手向上高不过眉,低不过鼻,这本身就有差距。又如动作画圆,越小越好,功夫差,圆必大,功夫好,圆才能小,我们没有理由要功夫好的也要把圆画大。

(3)动作3 左膝向前弓时,膝不可超过脚尖,也不要向两侧偏斜。超过了不符合圆的要求,时间久了还因有棱角血脉不畅通,容易引起膝痛,望读者注意,后边各式中不再提示。

(4)太极拳要求两手在胸前斜放,掌心掌背不正对自己,且是动态,因此,两手的位置很难准确描绘。同样,弓膝和蹬腿,内转和外转,每次程度也都不一,肢体动作很难用文字表达。好在图像较多,直观性强,望读者参阅领会,只要自己感到顺遂舒坦就行。

(5)太极拳除个别动作腿要站直外,其余腿都要弯曲,弯曲程度不一,但大体上同动作5 下蹲弯曲程度。读者可根据自己体质决定下蹲程度,体质好年富力强,可以低一些;体质弱年纪大,可以高一些。

提示一下,小架是高身法拳,身法高易变化,动作灵巧速度快。小架两本最权威著作,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和陈子明的《世传陈氏太极拳术》中的绘图,没有一幅是高身法。并且书中对两手两脚的距离都做了规定,如揽擦衣,单鞭两脚距离要求一尺四五,最多不超过两尺,此距离只能是高身法的距离。有的拳友为了早出功夫,把身法放低是对的。但身法最好不要过低,过低了起身不爽,速度不快,不太符合技击需要,还有可能因膝盖长期负担过重拉伤髌骨,一旦受伤,很难治愈。(www.chuimin.cn)

(6)右腿震脚时,如同我们生活中用右脚跺东西,虽用力向下,但重心仍在左腿。

随着震脚落地“咚”的一声响,右手到左手心,心气,包括清气都要降到丹田。

关于震脚,有不同争论:异议者认为震脚会伤大脑,震脚者认为震脚不是太极拳的专利,中国武术都在震脚,少林寺演武大厅还有震的坑呢!特警战士一脚把石板震断,力比太极拳大得多,都赞扬说好功夫,怎么单单就太极拳把大脑震坏了呢?两种看法也不必统一,震与不震,由自己决定好了。但是要告诉读者,震脚也是一种技击用法,它用来跺对方脚和加快提起前腿的速度,它还可以振奋精神,威慑敌人。但震脚时要注意全脚掌着地,不能只是脚后跟着地,涌泉穴要虚,脚底成弓形。还要循序渐进,震力逐渐加大。

(7)一定要塌腰泛臀。有的流派主张敛臀,各有各的道理。陈氏认为,塌腰泛臀,小肚必向下,气自然下沉丹田,还有利于丹田气上通督脉。

(8)打拳清气要上升到手指头,浊气要下降到脚趾头。我们打拳,手指头有涨热的感觉,就是清气运到的结果。一个升,一个降,看似矛盾,实际上一气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