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黑枕王鹟拉丁名 Hypothymis azurea英文名 Black-naped Monarch分类地位 雀形目王鹟科体长 14~16cm体重 8~14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主体宝蓝色,额基和枕具黑斑,胸具半月形黑色胸环带,腹及以下白色;雌鸟主体暗灰蓝色,枕和胸无黑色,其余似雄鸟。雌鸟头颈暗灰蓝色,仅额基和颏黑色,枕部无黑斑,上体为泛蓝灰色的淡褐色,翼和尾暗褐色沾灰蓝,下体喉至胸为暗灰蓝色,无黑色环带,腹及以下白色。......
2023-11-03
几维鸟,别称鹬鸵、奇异鸟、奇威鸟,因其尖锐的叫声“几维”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新西兰。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大斑几维鸟、小斑几维鸟以及褐几维鸟。
唯一幸存的无翼鸟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地面食物丰富,鸟类的飞翔能力逐渐退化,产生了很多无翼鸟,但大多无翼鸟在人类登陆后灭绝了,而几维鸟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无翼鸟。
小知识
几维鸟喙尖而细长,休息时可当做第三条腿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新西兰鹬鸵保护区
新西兰的国鸟(www.chuimin.cn)
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珍禽,被新西兰人看做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并且定为国鸟。他们常常自豪地说:“我是一只几维鸟”,意思就是“我是一个新西兰人”。
像个大皮球
几维鸟是鹬鸟类中最原始的鸟类。它有一个小头,身体形状就像一颗梨子,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外表看上去就像多毛的大皮球。由于没有翅膀,它不能飞翔。
在夜间活动
几维鸟白天躲在地洞或树根洞内,晚上才出来觅食,一般在太阳落山后才出来活动。如果它在白天出来,遇到前方有障碍,也不知道回避。因为它的眼睛很小,视力也不好。
几维鸟性情温顺,而且好奇心非常强。
有关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鸟类王国的文章
中文名 黑枕王鹟拉丁名 Hypothymis azurea英文名 Black-naped Monarch分类地位 雀形目王鹟科体长 14~16cm体重 8~14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雄鸟主体宝蓝色,额基和枕具黑斑,胸具半月形黑色胸环带,腹及以下白色;雌鸟主体暗灰蓝色,枕和胸无黑色,其余似雄鸟。雌鸟头颈暗灰蓝色,仅额基和颏黑色,枕部无黑斑,上体为泛蓝灰色的淡褐色,翼和尾暗褐色沾灰蓝,下体喉至胸为暗灰蓝色,无黑色环带,腹及以下白色。......
2023-11-03
在zài鸟niǎo类lèi家jiā族zú中zhōng,有yǒu一yī种zhǒng漂piào亮liang的de鸟niǎo叫jiào巨jù嘴zuǐ鸟niǎo。小知识巨jù嘴zuǐ鸟niǎo的de食shí物wù以yǐ果guǒ实shí为wéi主zhǔ,有yǒu的de还hái会huì捕bǔ食shí蜥xī蜴yì、蛇shé、鸟niǎo的de卵luǎn和hé雏chú鸟niǎo等děng。......
2023-11-08
鳄è鱼yú、青qīng蛙wā、鱼yú类lèi都dōu是shì鲸jīng头tóu鹳guàn的de食shí物wù。舒shū服fú的de淋lín浴yù每měi到dào炎yán热rè的de夏xià季jì,鲸jīng头tóu鹳guàn会huì用yòng特tè殊shū的de方fāng式shì来lái为wèi儿ér女nǚ们men降jiàng温wēn。......
2023-11-08
中文名 白腰杓鹬拉丁名 Numenius arquata英文名 Eurasian Curlew分类地位形目鹬科体长 57~63cm体重 659~1000g野外识别特征 大型涉禽,在体形、体色上较像中杓鹬,但白腰杓鹬明显偏大,喙更弯长,且腰部白色区域更大,延伸至背部中央及尾上覆羽,尾羽也为白色,带黑横斑。窝卵数通常4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分布与居留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印度和日本等地。在我国繁殖于东北,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
2023-11-03
中文名 黄腹柳莺拉丁名 Phylloscopus affinis英文名 Tickell's Willow Warbl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0~11cm体重 5~10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橄榄灰绿色,具黄色眉纹和黑褐色贯眼纹,下体草黄色。主食甲虫、象甲、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蚂蚁和蝇类等昆虫。雌雄亲鸟共同孵卵和育雏,雏鸟晚成。分布与居留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和泰国等地。在我国繁殖于青海、四川、甘肃、陕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为夏候鸟。......
2023-11-03
中文名 方尾鹟拉丁名 Culicicapa ceylonensis英文名 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0~13cm体重 6~11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喙扁平,喙基宽阔,口须发达,头顶至后颈黑灰色,背橄榄绿色,翼和尾黑灰色且具橄榄绿色羽缘,喉和胸灰色,其余下体黄色。主食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东南亚等地区。在我国较为常见,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中部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多为夏候鸟,部分在广东和香港越冬,在云南繁殖的种群则为留鸟。......
2023-11-03
中文名 栗耳鹀拉丁名 Emberiza fucata英文名 Grey-headed Bunting分类地位 雀形目雀科体长 15~16cm体重 16~27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头颈部褐灰色缀黑色羽干纹,颊和耳羽栗色,颊纹淡皮黄色,颚纹黑色,背栗褐色具黑纵纹,下体白色,上胸缀有不规则黑斑纹,其下有一栗色胸带。雌鸟似雄鸟,但上体偏褐色而少栗色,上胸部黑色斑点少或不明显。繁殖期主食多种昆虫,非繁殖期主要吃草籽和灌木种实等。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约10天即可离巢。......
2023-11-03
虹膜翠绿色,喙黑褐色,嘴边缘和下部泛灰,带有粗糙的鳞片质感,眼先橄榄绿色,眼周及喉侧裸露皮肤淡黄色,喉囊至嘴角橙黄色,蹼足黑色。生态习性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沼泽等水域,以鱼类为主食。善游泳及潜水,游泳时伸直头颈,捕鱼时跃起再扎入水中,能够潜水追逐捕鱼长达40秒,捕获后含在喉囊中再上岸徐徐吞食。人们利用鸬鹚的这一习性驯养鸬鹚潜水捕鱼,待其上岸后再从其喉囊中掏出鱼。......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