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图5-1 中可见,原始Nb、Cr 和Ni 元素粉的衍射峰尖锐,在球磨过程中衍射峰开始宽化,强度也逐渐下降。这是因为Ni相对于Nb 和Cr 而言,属于延性金属,在机械合金化的过程中容易首先变形、断裂,并且固溶到Nb 或Cr 原子中,破坏Nb 及Cr 完整的晶格结构。从图5-3 中可以观察到机械合金化后的Nb-Cr-Ni 混合粉末有一定的团聚现象,这是由于受纳米微颗粒表面活性作用,机械合金化后的粉末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
从图5-1 中可见,原始Nb、Cr 和Ni 元素粉的衍射峰尖锐,在球磨过程中衍射峰开始宽化,强度也逐渐下降。经20 h 高能球磨后,Nb 的(200)峰、(211)峰、Cr 的(200)峰和Ni 的(200)峰、(220)峰基本消失,存在Cr 的(110)峰和Nb 的(100)峰,由于Ni 和Cr 的(110)峰重叠,也可能存在Ni 的(110),同时衍射峰明显宽化。成分F 和G 球磨至35 h时,Nb 的(100)峰也已消失,Cr 的(110)峰更宽化,出现部分非晶。Nb 的原子半径比Cr 大,Nb 原子大量固溶到Cr 原子中会使Cr 的衍射峰向低角度方向移动,而Ni 原子半径比Cr 小,则与Nb 的效果相反。Cr(110)衍射峰的低角侧出现“扩散坡”,说明Nb 固溶到Cr 中对Cr 晶格参数变化起主导作用。
宽化现象是由晶粒细化和点阵应变增加引起的。衍射峰在MA 过程中的逐渐宽化说明球磨粉的晶粒在逐渐细化,点阵应变在逐渐增加。由于粉末颗粒反复受球磨介质的机械碰撞,不断地发生变形,冷焊和断裂交替进行。该过程反复进行的结果,一方面使粉末晶粒细化;另一方面使粉末颗粒引入大量的塑性变形,各层内积蓄了能使原子扩散所需的空位、位错等缺陷,不同组元的扩散距离也接近原子级水平,晶格畸变严重,点阵应变增加。晶粒细化和点阵应变增加使衍射峰发生物理宽化。
从图5-1(a)中还可以看出,随着Ni 含量的增加,Nb 的(100)及Cr 的(110)衍射峰的强度降低,未加Ni 的试样A 机械合金化20 h 时存在Nb 的(100)衍射峰,而试样G 的含Ni 量最大,球磨20 h 时Nb 的(100)衍射峰强度极弱,已基本消失,类似于非晶材料的衍射峰。这是因为Ni相对于Nb 和Cr 而言,属于延性金属,在机械合金化的过程中容易首先变形、断裂,并且固溶到Nb 或Cr 原子中,破坏Nb 及Cr 完整的晶格结构。同时,由于Ni 元素的添加,混合粉末体系的塑性提高,冷焊性增强,粉末断裂倾向降低,这与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粘罐程度随Ni 含量增加而加重的现象相对应。并且,通过XRD 数据计算典型成分A、E、F 混合粉末机械合金化20 h 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见表5-6)说明,随Ni 含量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微观应变增加,这一规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从图5-3 中可以观察到机械合金化后的Nb-Cr-Ni 混合粉末有一定的团聚现象,这是由于受纳米微颗粒表面活性作用,机械合金化后的粉末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www.chuimin.cn)
表5-6 成分A、E、F 粉末MA20 h 的平均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