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推崇亚氏有如此之甚,足见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大大地在阿拉伯文化思想中起了极大的作用。东西民族有了接触,民族间的隔阂冲破了之后,东方阿拉伯人拜赞庭,和被阿拉伯人占领的西班牙所保持下来的古希腊经典著作就逐渐回到了西欧,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原著也就复见于西欧了。因之就有亚里斯多德逻辑希腊文原著重新地翻译为当时西欧通行文字,拉丁文,引起西欧逻辑史上一个新现象。......
2023-11-08
亚氏的逻辑学说,既无外来影响,然则希腊境内的哲学思想曾对他的逻辑创作发生过什么作用呢?这是我们在研究亚氏逻辑的历史时所要弄清楚的第二个问题。
欧洲的形式逻辑为亚里斯多德所创作这一事实,可以他的《辩谬篇》结束语为证。《辩谬篇》最后一段中,他曾详细地说,“一切学科都是有前人的创作,后人的发展,循次渐进,日积月累,但在推理(意指形式逻辑)这一问题上,我们并无若何前人的基础,是另起炉灶,长期作了一些试验性的探讨的”[19]。由这种话,我们可以知道亚里斯多德是认为他在创作着形式逻辑这一门科学。鲍尔温谓:“Lutoslawski指出,在柏拉图最早的一种对话Charmides中,标准页第161A 上曾用过三段论式Cesare式,其第1个字是希腊文sullogisamenos[20],并且说,在Philebus 对话里曾用过meson这一名词,正是亚氏的一个逻辑术语,因之推断说‘我们如果记得,按柏拉图的文章风格,绝对不会在一种对话中尽行举出三段论式的所有的格像亚里斯多德的书那样,所以很是可能,甚至于可说是盖然的,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式学说是以柏拉图为滥觞的。这种看法虽是推测,然不无根据,因柏拉图的数学头脑自然是会用形式的眼光亚看理论。’如果认为前无古人,而亚里斯多德能在其《分析论》中构成其推理的完整学说,总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况且亚里斯多德所表现的到处都是不近于数学分析的头脑,吾人假定他的三段论式一般轮廓的暗示来自他处是有其原因的。可是亚里斯多德《辩谬篇》末章的结束语,其为诚实亦不可置辩的。”[21]
却在创作形式逻辑时,亚里斯多德是有他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亚里斯多德的科学活动是正当古希腊奴隶占有社会最繁盛的时期。其时有大规模的手工场,奴隶都按其专门技术划分工作,劳动工具比较发展,有斧、辘轳、轴、车轮、滑车、滑车轮、舵、钢或铁制的小齿轮等。海上运输亦很发达,有较大的船舶、一船工有桨以百数十计,海上航行已成专门技术。和这些工商业同时发展的有各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知识虽为少数统治阶级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人(亚里斯多德是其一例)所占有,却水平已发达到高度,思维本身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同时,统治阶级内部时常发生矛盾,为要使这内部矛盾的暂时统一,就有当时雅典的政治机构,柏拉图以鄙视的口气称为“群中头目”政治的那种机构(按柏拉图从贵族寡头政治立场对当时雅典的多头贵族统治极为不满,而他对这种政治所用名词,竟通过亚里斯多德的改良用法,成为欧洲各语文的“民主政治”,即俄、法、英、德的democracy)。这种政治常用演说说服反抗,以暂时统一其内部矛盾,并以欺骗群众,故雄辩术与修辞学为青年进身的阶梯,甚为当时所重视。(www.chuimin.cn)
应运而生的就有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哲士”。“哲士”是智者的意思,从原希腊语Sophos,“有智慧的”转而为Sophostes“有智慧的人”。希腊公元前5世纪的哲士成了一种风气,周游教学,以售其知识,征收学费,保证卒业。所传授的,多半是雄辩术与修辞学。所用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其中之一种就是向学生作演说的示范,并订为若干教条,使学生熟记,目的在于运用各种技巧以驳倒论敌,至于孰真孰伪,在所不问。柏拉图在其初期的短篇《对话》中描述苏格拉底恨恶哲士,因为他们教人以雄辩致胜,颠倒是非,故苏格拉底常常揭破他们的虚伪无能,而其揭露哲士的方法是以问答而追求一个概念的真正本质,因之确定某一名词的意义。这就是后人称为苏格拉底的质问方式,实即逻辑的初步归纳方法,由特殊事例的属性分析,求得其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而确定该类事物的定义。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也是以培养青年为其终身任务,与当时的所谓哲士者工作相同,其不同者,却有数点:(1)哲士教学,征收学费,而苏格拉底不收学费,却生平不务家人生产,完全依赖学生的供给,与哲士实无大异。(2)苏格拉底以启发学生的思想,鼓动青年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其教学方法,不同于哲士的教条主义,使学生强记背诵为能事,故哲士的教学效果,每每一个就经不起实践的考验。苏格拉底诱导青年,发动其积极性,常以“青年思想的助产士”自称,成效卓著,为“海内人师”。(3)哲士的教学以辩论的制敌制胜为其目的,不问真伪,而苏格拉底则以寻求真理,明辨是非为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故其徒柏拉图继承其分析思维过程的方法,务必于特殊的多数之中求得其共相之所在,再由种之归于类,循序上进以同于一,却从主观思维出发,脱离客观实际,以致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但他的方法论对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曾有过某些的启发,尤其以划分类之为种那个确定一类事情的定义方法,对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有着重要的影响。苏格拉底以形成概念为认识的目的,而柏拉图则以寻求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含蕴为思维的主要任务。是皆逻辑的重要因素,经过亚里斯多德的发展而构成逻辑推理与证明的学说。由片断的因素与原理组织而为系统的科学,亚里斯多德之称为逻辑科学的创始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但是亚里斯多德之有这个成就,首先是因他有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通过哲士的运动,给了他强大的刺激。再则他的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经把思维本身作为思考的对象,获得初步的成果,亚里斯多德在这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讨,遂创作了他的形式逻辑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这原是事所必至,理所固然,合乎发展规律的。
有关韦卓民全集(第9卷)的文章
其推崇亚氏有如此之甚,足见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大大地在阿拉伯文化思想中起了极大的作用。东西民族有了接触,民族间的隔阂冲破了之后,东方阿拉伯人拜赞庭,和被阿拉伯人占领的西班牙所保持下来的古希腊经典著作就逐渐回到了西欧,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原著也就复见于西欧了。因之就有亚里斯多德逻辑希腊文原著重新地翻译为当时西欧通行文字,拉丁文,引起西欧逻辑史上一个新现象。......
2023-11-08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关于这问题,我们首先要决定亚里斯多德死后形式逻辑在欧洲发展与变化的几个时期,然后略述这几个时期中形式逻辑的发展与变化究竟是在哪些方面,其结果是什么。亚里斯多德死后,一直到19世纪中叶,亚氏的形式逻辑在欧洲几乎可称独步。同期有斯多噶学派的形式逻辑的发展,影响着亚氏逻辑。19世纪中叶以后,传统形式逻辑已成定形,逻辑学的发展已超出亚里斯多德的逻辑范围。......
2023-11-08
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系,概言之其根源有三。亚里斯多德的质料不具有任何固定性。根据亚里斯多德而言,形式才是积极的、能动的原则。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与其著作包括当时各方面的知识,前章已略有论列。谈到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首先体会到他受之于其业师柏拉图的宇宙观。......
2023-11-08
证明是在科学思维中极其重要的。在逻辑中,证明是对于正确的论题加以辩护,对于错误的谬论予以反驳,对于诡辩予以揭露,对于欺骗进行打击。在这一切上,证明都是一种有力的武器。获得这一切知识便超出形式逻辑的范围,有待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6]“对人辩论”是拉丁文逻辑术语argument ad hominem 之译,有时译为“对人不对事的谬论”。......
2023-11-08
上面我们研究他的范畴论、概念论是这样,现在研究他的判断论以及其他的逻辑问题亦当然是这样。盖其意以为形式逻辑言概念,名词之后,随则必讨论判断与命题。在其《分析论后篇》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判断的定义较为确切。根据亚里斯多德来说,判断是有其客观基础的。......
2023-11-08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植物学中出现了广泛分类的萌芽。像禾本科植物这样的自然的植物类别,根据林奈的分类系统,应当归属于各个不同的纲。达尔文主义是解释生物界历史的科学。基本的分类学单位:在一切先进科学家所承认的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各种新制定的植物界分类系统应当是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这种分类系统必须反映各种植物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反映各个不同分类学类别之发展的顺序性。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
2023-11-08
人们根据客观事物当然的道理而进行思维,是正确的,这是自发的逻辑思维,有别于形式逻辑这门科学所要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它来正确地思维的那种自觉的逻辑思维。既然有自发的逻辑思维,我们就不能说没有系统地学过形式逻辑的人就不能正确地思维。由此可见,自发的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它是不完备的,因之就要学习形式逻辑来补充它。......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