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这种分类进一步的初步分类是索引式的分类。索引式的分类是初步分类,其一书的人名索引和字典辞典无异,但事项索引,虽在一条之下将书中有关同一事件的地方列举在一起,却事项与事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能在索引中很好地表示出来的,例如“正和负”与“生命”编在一起,只因“正”与“生”都是五画的字,而无其他理由。例如病人到医院初诊时,医生分发他到内科、外科、妇科等,是诊断式分类,仍是属于初步的分类。......
2023-11-08
第一个尝试提出植物分类法的是希腊学者提奥夫刺斯塔(Theophrastus,公元前370—公元前285)。他记述了3500种植物,把他们分为乔本、灌木和草本植物三类。在每一类中,他又分为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在大普林尼[1](Plinius Secundus,古罗马,23—79)的著作中,已经记述1000种植物,其中他特别注意于药用植物和果树植物,特别是葡萄。
罗马作家郭鲁梅拉(Columella,Lucius Junius Moderatus)曾著有De Re Rustica一书共十二册,现存)在公元1世纪所写的第一本农学论文集中,记录了各种不同葡萄品种和嫁接方法。
…… ……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植物学中出现了广泛分类的萌芽。出现了按照某种综合性状而划分植物的各种植物分类系统,甚至出现了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的初胚。在这一方面,凯萨尔比诺(Caesalpino,1519—1603)做了很多工作,他制定了以果实构造为基础的分类系统。虽然他的分类系统在基本上是人为的,但是他划分出几类自然地植物类别,例如豆科、伞行科、菊科。
在16、17世纪中,派往探访新发现地方(美洲、印度、澳洲等)的各个采集队,从新地方带来了很多植物标本,植物学的眼光无可计算地扩大了。
新发现的植物记述工作逐渐完善了,植物学家们为了便于观察,把植物划分为各类,制定了各种人为地分类系统,由于每个植物学家以不同的性状作为分类系统的基础,这些分类系统非常不同。
林奈的分类系统及其功能:瑞典自然科学家林奈(Linnaeus)的分类系统,在分类学以及在整个植物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林奈以花部的构造作为基本分类系统的基础,他非常注意于花部各部分(主要是雄蕊)的数目。林奈把植物界分为2类: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无雄蕊和雌蕊)。林奈认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性器官,把有花植物叫做显花植物;他把其他没有雄蕊和雌蕊的植物叫做隐花植物,因为这些植物的受精过程在林奈的时代还没有被发现。林奈把显花植物分为23纲,隐花植物为24纲。
…… ……
林奈的分类系统澄清了分类学中的紊乱状态,使每一个有知识的人都很容易熟悉植物学。这一点引起了人们对于研究和记述植物的极大兴趣。
林奈的分类系统是人为的:只要举出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他的人为性质。像禾本科植物这样的自然的植物类别,根据林奈的分类系统,应当归属于各个不同的纲。大多数的禾本科植物,具有三个雄蕊,被林奈列为第三纲;但是有一些禾本科植物具有两个雄蕊,例如苏联的大陆草地上到处可以发现的黄花草,这种植物就应当列入第二纲。另一方面来说,有一些与禾本科植物亲缘很远的植物科,例如杨柳科,却与禾本科植物同属一纲,柳属中的很多种,具有三个雄蕊。
林奈的巨大功劳,在于他第一个整理出一套生物命名的制度(包括植物和动物),他奠定了所谓双名命名法的基础……
林奈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这一点影响到他的哲学观点。他是物永恒性(不变性)的拥护者。林奈说道:“自然界不能创造新的种。”……根据林奈的意见,种可以分为若干变种,若干种可以归为一属……可是林奈清楚地意识到人为分类系统的毫无根据,到了晚年,他又制定了包括65个目的自然分类系统,这些目大多数都与现在公认的植物自然类别符合。现代的人们并没有重视林奈的这一重要的尝试,他的自然分类系统寂寂无闻,相反的,他的人为的植物分类系统却很著名。
自然分类系统的时期是从法国植物学家裕苏(1748—1836)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那一年)发表了自然分类系统时开始的。
这个分类系统把植物界分为三类:(1)无子叶植物,包括全部的下等植物以及到蕨类植物为止的高等植物;(2)单子叶植物;(3)双子叶植物。
拉马克(1744—1829)在自然分类系统的制定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早在他的《动物哲学》一书中(1809年发表),他就坚决地强调指出仅仅把有机类型划分为纲、目等是不够的。
拉马克同意裕苏的自然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对于拉马克的进化思想可能是有影响的。(www.chuimin.cn)
…… ……
1834年俄国进化论者,植物学家郭里亚尼诺夫发表了第一个自然分类系统,后来又加以修正。
…… ……
物种永恒性的武断,早在19世纪的上半期,就被赫弗拉、圣提雷尔和拉马克动摇了。由于材料的积累,由于胚胎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表现植物界发展顺序性的分类系统开始出现了。
达尔文在生物学中进行了变革的意义:1859年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该书的全名是《自然选择中物种的发生,或生存竞争中适者的生存》)。
…… ……
早在革命前的俄国,米丘林还掌握了影响有机体本性使它朝着人类所希望的方向改变的方法。
米丘林生物学是摆脱了唯心主义部分的达尔文主义之更高的发展的阶段。达尔文以前的生物学主要是论述的生物学。达尔文主义是解释生物界历史的科学。米丘林生物学是达尔文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这种科学指出朝着人类所希望的方向去改变生物界的道路和方法。
基本的分类学单位:在一切先进科学家所承认的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各种新制定的植物界分类系统应当是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这种分类系统必须反映各种植物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反映各个不同分类学类别之发展的顺序性。
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达尔文认为种是历史的现象,种发生,发展,改变,并且最后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由于比较强的竞争者的出现而消灭。同时,在自然界中,种是真实存在着的。根据达尔文的意见,在自然界中,各个种之间以及种与变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郭马罗夫院士在其《种的学说》一书中(1940年),用下列的话为种作了定义:“种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在生存竞争的影响下由于选择而与其余的生物界隔离的各个世代的总称;此外,种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根据李森科院士所发表的观点,“新种的形成乃是历史过程中各种量变过渡到质变的过程”。
(节录自金杰里、库德里亚绍夫合著《植物学》第三分册,傅子祯译、中文本第442—449页。)
【注释】
[1]大普林尼又称老普林尼(拉丁文:Plinius Maior),古罗马作家、科学家,以《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一书留名后世,被他收养的外甥小普林尼是罗马帝国元老和作家。——编者注
有关韦卓民全集(第9卷)的文章
比这种分类进一步的初步分类是索引式的分类。索引式的分类是初步分类,其一书的人名索引和字典辞典无异,但事项索引,虽在一条之下将书中有关同一事件的地方列举在一起,却事项与事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能在索引中很好地表示出来的,例如“正和负”与“生命”编在一起,只因“正”与“生”都是五画的字,而无其他理由。例如病人到医院初诊时,医生分发他到内科、外科、妇科等,是诊断式分类,仍是属于初步的分类。......
2023-11-08
我们之所谓“模”乃是培根所用拉丁文forma之文,还有人把它译为“形式”的。这种解释培根认为是深入的。培根认为柏拉图凭其抽象的理想,悬拟某些形式以为现象界种种对象真实性之标准与来源,这完全是虚构的。究竟培根要在事物观察和实验中所确定的是什么呢?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第二卷中反复地说明他所用“模”这一词是什么意思。......
2023-11-08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判断变形有换质与换位两种形式,但由这两种形式亦可得其他形式,故这两种形式是主要的形式。传统形式逻辑从E型判断的变形得出下列8个判断:SeP原判断其变形过程,初级的形式逻辑教本皆言之甚详,且参考A 型判断变形自易明了,兹不赘述。传统形式逻辑说明由I型判断即SiP 之变形只能得出另外三个判断,连同原判断如下:SIP原判断其他四种变形在I型判断而言是不可能的。上面四种可写为:由此可见,判断的各式变形,皆可由图直接解释。......
2023-11-08
在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现象中引起,决定或制约着另一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而那个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现象的因果依赖性表现于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这是因果性的联系,又称因果关系,是科学在客观事物间所要追求而发现,借以控制客观事物的。一个人患肺结核病,当然是由于肺结核病的细菌传染到他身上来作为致病的原因。上面是说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和它的多样性。......
2023-11-08
例如战争之划分为侵略的与非侵略的,图书馆的书籍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中文书籍又划分为文学的与非文学的。二分法划分出的一目,其消极概念之一目,往往是不大了解的,其性质是消极的,所以是无定的,如书籍之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究竟外文的是什么文字的,只知其不是中文的而已。......
2023-11-08
按培根草拟的《伟大的复兴》计划,《新工具》是这计划的第二部分,出版于1620年,其拉丁名称应译为《科学的新工具》,但一向在各国文字上都只称为《新工具》。[1]《新工具》刊行时,培根自己说,他曾从事于这种工作近三十年。这最后一段占篇幅最多,约为全书46%强,足见培根对这问题的重视。为理解培根的新科学方法,必须把《新工具》和《学术推进》与《新亚兰特斯》两书结合着来看。......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