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利用旁证扩充研究对象的知识?

如何利用旁证扩充研究对象的知识?

【摘要】:旁证是间接的经验,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教导我们的,“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20]。证人的见证必须对于我们研究的事亲自耳目所及才是比较可靠的直接见证。这些物品真实的鉴定也是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工作。搜集历史研究的物证,未经专家的鉴定是成问题的。

旁证是间接的经验,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教导我们的,“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20]。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是交流的。有横的交流,即这里的人和别处的人的交流,通过报纸、期刊等,都可做到人与人之间横的经验与知识的交流,获得外域知识,又有后人的传留,即我们取用前人的记载、遗物、传说等以获得古代的知识。像这样靠间接的经验扩大我们知识的范围。全靠个人的直接经验,不相信别人的经验,甚至不相信大家承认的权威的知识,便是孤陋寡闻,知识必定是浅薄的。时间、地域和能力的限制都使我们每一个人不得不依赖间接经验,以旁证来补充我们自己的经验,甚至有许多地方来代替我们自己的经验。

旁证有人证和物证之分。

1.兹先讲人证:人证亦即像法院所称的证人。证人的见证必须对于我们研究的事亲自耳目所及才是比较可靠的直接见证。否则必须检查其材料的根源,如果是道听途说不负责任的话,是不足为凭的。

即使证人所供给的材料确是他自己所亲自经验的,我们还是要加以判断其可靠性的程度:(1)证人是否忠实无妥;(2)证人作证的动机,有无成见、偏见,有无个人的好恶、个人的私利存乎其作证之中;(3)证人当时观察该事的机会是怎样,例如是否在事情发生的场所,和这事发生有无直接关系,当时他的观察是否注意,和他的一般观察能力如何;(4)证人作证的时候离事情发生的时候有多久,证人的作证是靠当时的记录或凭记忆,如果凭记忆,他的一般记忆能力是否可靠,其可靠性如何;(5)一个证人的见证和其他证人的见证关于同一事件或事件的某些重要情节有无出入,出入多少,在什么地方为何有这种出入;(6)证人的见证是证人观察的复述,那么,观察所能有的错误都是见证所能有的。

2.物证:物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www.chuimin.cn)

(1)记载:记载包括档案、专刊、纪录、报章、笔记、日记、文稿,等等。这些各种材料分为第一手的材料,即原始材料,和第二手的材料,即转载或转抄的材料,可称为次要的材料。尤其是靠记为主要材料的研究工作,材料的锁定为原始材料和再生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文字记载的材料,如书刊,首先要锁定它的来源。不是所有一切白纸写黑字、印黑字的记载都是同样可靠的,有的是完全可靠的,当确知其可靠的根据;有的是虚构的,亦应知道其构造是从何看出;有的固然是流传很久的书,但经过删改,已非原来的真面目,应该予以究诘,这是鉴别的工作。鉴别古书需要历史的知识和文字学的研究,然后才能作考证的功夫。如果研究例如中国古代书籍而不知中国古代史和古汉语,只凭常识臆测,是常常发生错误的,尤其关于古书,我们要判定书属于什么时代,何人所作,作者的生平和学术派别,作书的主导思想;又须判明一书的真假,如是伪书,作伪是在何时代,何人所作,作伪的企图等,“伪书”中有失真的部分,能否分辨出来:这都是属于考证的工作。清代朴学大家的事业和近人梁启超的著作如《大乘起信论考证》(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国典型的考证实例。再则对于书籍的校勘,确定一书是否完整或残缺,残缺在什么地方,转辗抄写、翻印有无遗漏、错简(错字,字句颠倒),有无后人附加、误入、涂改、改编,这是校订的功夫,目的是还一书的本来面目。我国自前汉迄今,校订的经验是极为丰富的。

(2)物证还有物质的品物,其尤为可珍贵的是古物,如碑志、钟鼎、钱币、古器,出土的古墓、殉葬物品,古代的雕刻、绘画、建筑,等等,都可用为旁证。这些物品真实的鉴定也是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工作。这种鉴定已成我国多种的专门学问。搜集历史研究的物证,未经专家的鉴定是成问题的。

3.旁证还应包括民间的传说、歌曲、戏剧、童谣、神话、风俗、故事,等等,都可在经过研究整理之后作为第一手的历史社会研究材料。

上面所说的都是关于所搜集的材料的性质和它获得的方式方法,但正如上述,能搜集的材料浩如烟海,所应搜集的是哪些材料,主要是要看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解答要看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什么地方,可见估计问题解答,即提出假说,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