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表达为命题时,其主词都是一个普通名词,如“学生”,而全称判断的命题则其主词之上有“所有”这种字样以表示“学生”中任何一个,特称判断的命题,其主词之上有“有些”这种字样以表示“学生”中一部分的任何一个,但都没有指定某一个。这种判断称为单称判断。......
2023-11-08
说明:这里所说有一个前提是特称,乃是不管这特称的前提是大前提或是小前提,如果能得出结论,这结论必定是特称的。这是在这种情况下结论的一种条件。
问题的分析:两前提中有一个为特称,可能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即AI、AO、EI、EO,而不管两前提中哪个是大前提,哪个是小前提。
兹分别检查这四种情况如下:
(1)前提是AI的情况:AI两前提中只有一个名词是周延的,那就是A 的主词,因为I前提的主词、宾词都不周延的。如果要得出结论的话,首先中词就要周延,这是第二条规则的规定,所以在AI两前提中周延的名词必须是中词,那就是说,必须是A 前提的主词,才能得出结论。
这也就是说,如果其他条件都具备,而能从AI两前提得出一个结论,这结论必定是特称的,因为在前提中只有一个名词是周延的,而这周延的名词须是中词,所以其他两个名词没有周延。S既在前提中未周延,所以在结论里也是不周延的,因之结论如果得出时,必定是特称的。
(2)前提是AO 的情况:以AO 作为前提而得出结论的话,至少中词在前提中要周延一次,这是第二条规则的规定,而O 前提是否定的,所以根据第五条规则,结论亦必是否定的,那就是说,P在结论中是周延的,因之P在前提中也必须是周延的,所以在两前提中至少要有M 和P这两个名词是周延的。
可是,在AO 两前提中,也只有A 的主词和O 的宾词这两个名词是周延的,并不可能有第三个周延的名词,所以S在前提中一定未周延,因之结论只可是特称,才合乎规定。
(3)两前提是EI的情况:根据第四条规则,一个前提既是E,则结论必是否定(E或O 尚未定),那就是说,P在结论中必须周延,所以在前提中也得要周延,否则犯大词非法周延的错误,而根据第二条规则的规定,如果要得出结论,M 在前提中至少须周延一次,那就是说,在前提中须有两个周延的名词,即M 与P。
可是,在EI这两前提中,也只有两个周延的名词,即E 的主词和宾词,因为在I前提中没有名词是周延的,所以S在前提中未周延,因之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故结论必是特称的,否则犯小词非法周延的错误。
(4)前提是EO 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结论是明显的,因为两前提皆否定,根据第四条规则的规定,是不能有结论的。
总上四种情况的分析,如果一个三段论式两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其他条件具备是可得出结论的,但这结论必须是特称的。(www.chuimin.cn)
现在我们把上述的规则七条分析如下:
(1)三段论式规则列举七条,其中第一条规定什么是三段论式;第二、第三两条是关于名词的周延与不周延的;第四、第五两条是有关前提的质的(肯定与否定)而制约着结论的质;第六、第七两条是有关前提的量(全称与特称)而制约着结论的量的。
(2)第六、第七两条是明显地以前几条来证明其正确性的,所以有时称它们为附则,而称前五条为正则。
(3)但是严格地讲,除第一、第三和第五这三条是独立的规则之外,其余各条都可从它们引申出来的。
例如第二条规定中词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否则表面上虽有三个名词,而中词在两前提中所指的可能是不同的对象,故实际上便有了四个名词,而违反了第一条规定的规定,所以第二条规则基本上是用第一条来证明的。
又如第四条是可从第二条推出来的,因为第四条规定两前提中至少必须有一个是肯定的命题,不能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假使我们拿两个否定命题,如和
作为前提,换质后便为Pa M和Sa M,中名词就不周延了,违反规则第二条的规定,因之第四条是可用第二条来证明,而第二条是用第一条来证明,所以第四条是依赖第一条的。
这只说明,规则七条有着许多的相互联系,本不必强调正则与附则之分。
我们列举规则七条,是为着便于检查任何一个三段论式的正确性,后面讲到三段论式的格与式时,就可见到规则的作用。
(4)遵守这几条规则乃是三段论式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条件,这条件是必要的,但还是不充足的,除遵守规则之外,还须有真实性的前提,这一点在上面已经讲过,在这里再次提出加以留意。
有关韦卓民全集(第9卷)的文章
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表达为命题时,其主词都是一个普通名词,如“学生”,而全称判断的命题则其主词之上有“所有”这种字样以表示“学生”中任何一个,特称判断的命题,其主词之上有“有些”这种字样以表示“学生”中一部分的任何一个,但都没有指定某一个。这种判断称为单称判断。......
2023-11-08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植物学中出现了广泛分类的萌芽。像禾本科植物这样的自然的植物类别,根据林奈的分类系统,应当归属于各个不同的纲。达尔文主义是解释生物界历史的科学。基本的分类学单位:在一切先进科学家所承认的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各种新制定的植物界分类系统应当是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这种分类系统必须反映各种植物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反映各个不同分类学类别之发展的顺序性。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
2023-11-08
我们之所谓“模”乃是培根所用拉丁文forma之文,还有人把它译为“形式”的。这种解释培根认为是深入的。培根认为柏拉图凭其抽象的理想,悬拟某些形式以为现象界种种对象真实性之标准与来源,这完全是虚构的。究竟培根要在事物观察和实验中所确定的是什么呢?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第二卷中反复地说明他所用“模”这一词是什么意思。......
2023-11-08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判断变形有换质与换位两种形式,但由这两种形式亦可得其他形式,故这两种形式是主要的形式。传统形式逻辑从E型判断的变形得出下列8个判断:SeP原判断其变形过程,初级的形式逻辑教本皆言之甚详,且参考A 型判断变形自易明了,兹不赘述。传统形式逻辑说明由I型判断即SiP 之变形只能得出另外三个判断,连同原判断如下:SIP原判断其他四种变形在I型判断而言是不可能的。上面四种可写为:由此可见,判断的各式变形,皆可由图直接解释。......
2023-11-08
在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现象中引起,决定或制约着另一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而那个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现象的因果依赖性表现于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这是因果性的联系,又称因果关系,是科学在客观事物间所要追求而发现,借以控制客观事物的。一个人患肺结核病,当然是由于肺结核病的细菌传染到他身上来作为致病的原因。上面是说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和它的多样性。......
2023-11-08
例如战争之划分为侵略的与非侵略的,图书馆的书籍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中文书籍又划分为文学的与非文学的。二分法划分出的一目,其消极概念之一目,往往是不大了解的,其性质是消极的,所以是无定的,如书籍之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究竟外文的是什么文字的,只知其不是中文的而已。......
2023-11-08
按培根草拟的《伟大的复兴》计划,《新工具》是这计划的第二部分,出版于1620年,其拉丁名称应译为《科学的新工具》,但一向在各国文字上都只称为《新工具》。[1]《新工具》刊行时,培根自己说,他曾从事于这种工作近三十年。这最后一段占篇幅最多,约为全书46%强,足见培根对这问题的重视。为理解培根的新科学方法,必须把《新工具》和《学术推进》与《新亚兰特斯》两书结合着来看。......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