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战争之划分为侵略的与非侵略的,图书馆的书籍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中文书籍又划分为文学的与非文学的。二分法划分出的一目,其消极概念之一目,往往是不大了解的,其性质是消极的,所以是无定的,如书籍之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究竟外文的是什么文字的,只知其不是中文的而已。......
2023-11-08
1.这公理的一种条文是:“凡可以之肯定或否定一全类的,亦可以之而肯定或否定其类的任何部分或任何一事物。”这是从拉丁文条文译出的。其意思是,凡某一类东西所遍有的属性,其部分或其任何一分子都必然有这属性;这是从肯定方面说的;另一方面是从否定方面说的:凡某一类东西所遍无的属性,其部分或任何一分子都必然没有这属性。不论是肯定或否定,都是从全类推到其部分或其任何一分子。故是从概念的外延说的。
从肯定方面说,可以举这个例子来说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侵略的。”这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这全类东西有的肯定,即肯定全类都是“侵略的”(遍有这一属性),所以对于这类的一个分子“美国”,因肯定了它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属于上面所说的类,我们便可肯定它也具有全类所遍有的“侵略性”。
从否定方面说,可以举这个例子来说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这一类东西都遍无作为人民真正朋友这种属性,而“美国”既肯定是属于这一类的一个分子,所以它也是没有“作为人民的真正的朋友”。
2.从内涵方面说,三段论式公理最通常的一种条文,从拉丁译出是:“凡事物属性的属性,也就是事物自身的属性。”这是从肯定方面说的;从否定方面说是这样的:“凡与事物的属性矛盾的,也是与事物自身矛盾。”
什么是属性的属性呢?这里所说的属性,当然是指固有属性。如果某一属性为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所固有,而另一属性又为这属性所固有,则后一属性是为属性的属性。公理是说,这种属性的属性亦即具有其属性的事物的属性。例如“帝国主义国家”这种性质的,而“帝国主义国家”这属性又具有“侵略的”这一属性,所以“侵略的”便是属性的属性,因之按这条公理所说事物的属性之属性,也就是事物自身的属性,这里事物自身就是美国,所以“美国是侵略的”。这是从肯定方面解释这条公理。
从否定方面来解释,也是一样的。从否定方面,公理之条文是说“凡与事物的属性矛盾的,也就是与事物自身矛盾”。在上面的一个例子中,“人民的真正朋友”是和“美国的这事物的属性”、“帝国主义国家”相矛盾的,根据毋矛盾律我们便说“帝国主义国不是人民的真正的朋友”,所以“人民的真正朋友”也就和“美国”自身矛盾,因之根据毋矛盾律,我们必须说,“美国不是人民的真正朋友”。
上面无论是肯定方面或否定方面的说法,都是从概念内涵说的。
分析起来,三段论式公理上面所述的两种最通常的条文都是正确思维基本规律的同一律和毋矛盾律这两条规律的具体表现,而用符号来表达其最明显的是下面的两种三段论式的形式:
(1)
(2)
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这两种三段论式形式的实例。下面讲到三段论式的格与式时,我们便知道这两种形式都是属于第一格的,即中词为大前提的主词和小前提的宾词的那一个格,而且这两种形式乃是第一格的第一、第二两个式即AAA 和EAE这两个式。
那么,除这两个三段论式的特别形式之外,所说的公理还是适用吗?这是有关亚里斯多德形式逻辑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得要简略地来谈一下的。
我们首先再来看:上面符号表达出来的那两个三段论式的形式,其第一个形式是:
从外延方面说,这公式的意思就是P乃是用以肯定M 的全类的,而S是M 的一部分,所以就可用P 来肯定S。这显然是思维基本规律的——同一律之应用,因为说“所有M 都是P”时,其意思乃是整个M 类是和P的某一因素同一的,而说“所有S都是M”时,其意思乃是整个S类是和M 的某一因素同一,但整个M 是和P的某一因素同一,因之整个S通过M 必和P的那个因素同一,所以就得出“所有S都是P”这一个结论。可见三段论式公理从外延来讲这条文的肯定部分确是同一律的应用。
再从内涵方面来看这公式:SaM 是说,M 是S的属性,而MaP 乃是说P是M 的属性,故P是S的属性之属性,所以P也就是S自身的属性。这也显然是同一律的应用,因为即是所有S都具有M 这属性,而M 这属性又具有P这属性,如果有些S不是P,则这些S的属性M 便和P 不一致,而就不是P,这是违反同一律的,所以所有S都必是P。这就是公理从内涵方面所说的“凡事物属性的属性,也就是事物自身的属性”这条文的意义。(www.chuimin.cn)
再看第二个以符号表达的公式:
从外延方面说,这公式的意思就是,P乃是用以否定M 的全类的,而SaM 是说,S乃是M 的一部分,所以就可用P 来否定S。这显然是思维基本规律的毋矛盾律之应用,因为说“所有M 都不是P”时,其意义是整个M 这类都是和P分离的,而说“所有S都是M”时,其意思是说整个S这类是M 这类之一部分。既然整个M 这一类都和P 分离,我们不能说作为M 类一部分的S是和P一致的,因为不能既说M 与P分离,而又同时说有些M 和P一致,这是毋矛盾律所不容的。因之其结论必是“所有S都不是P”,这才是毋矛盾律所要求的,可见从外延来讲,公理条文的否定部分确是毋矛盾律的应用。
再从内涵方面来看这第二个公式:SaM 的意思乃是说M 是属于所有S的,就是说,M 是所有S的属性,但MeP是说,P和M 是矛盾的,所以P也就和具有M 属性的S自身相矛盾,否则便可说有些S是P,而所有S都具有M 这属性,但M 和P是矛盾的,故不能说S是M 而又是P,这是毋矛盾律所不容的,所以必须得出“所有S都不是P”这结论才是毋矛盾律所要求的。可见,不论是从概念外延来看或者从概念内涵方面来看三段论式的公理,其否定部分确是毋矛盾律的应用。
然而上面所举的三段论式之两种形式,都是以中词为其大前提的主词而同时又为其小前提的宾词的,但是在一个三段论式中,其中词不限定必为其大前提的主词,可能是其宾词,又不限定必为其小前提的宾词,可能是其主词,所以上面所举的两种形式不能穷尽地代表所有三段论式的各种形式。而且,即使拿中词为大前提的主词而又为小前提的宾词这种形式来讲,也不限定必为上面所分析的那两种形式,因为其大前提不一定是全称的而可能是特称的,其小前提不定是全称肯定的,也可能是全称否定,或特称肯定,或特称否定,或完全代表三段论式的所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即下面将要谈到的三段论式的各个格与其各个式。
可是,我们当要知道,从亚里斯多德以来,传统形式逻辑是以中词为大前提的主词而又为小前提的宾词这种形式为三段论式的典型,称之为完全的形式,而上面所举出的两个式又是这种完全形式之最典型的,其他的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各式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变为这两个式,或由之而派生出来的,否则就不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因之,有的逻辑家认为这两个形式是亚氏三段论式逻辑系统的公理之表现[14]。
我们看看能否从遍有遍无公理得出三段论式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根据中词为大前提的主词而同时为小前提的宾词这种形式的,其应用到其他三段论式的形式,是要通过这个典型的形式的,所以所得出的规律也可以看为是一切三段论式各种形式的规则。
首先,我们分析公理的条文:它是说“凡可以之肯定或否定全类的亦可以之而肯定(或否定)其类之任何部分或任何一事物”。条文中,“凡可以之肯定(或否定)”是就大前提的宾词即大词而言的;其“全类”之“类”即所肯定或否定的,那就是大前提的主词亦即中词,而“其类之任何部分或任何一事物”即小词。可见,公理条文含有三个词,而且只含有三个词,不能多于三个,亦不能少于三个,这便是三段论式规则的第一条。
其次,公理条文中只意味着三个命题:第一,是以什么来肯定(或否定)一全类;这是大前提。第二,肯定什么是这类的一部分或事物;这是小前提。第三,“以之而肯定(或否定)这一部分或一事物”;这便是结论。可见,公理条文是意味着三段论式有三个命题,而且只有三个。这是规则的第二条。
再次,肯定或否定的是“一全类”,而这“类”是中词,所以公理是要求中词至少是在一个前提中周延的。如果这里所有定或否定的不是“全”类,则中词在前提中不能周延,结论就不能得出的。这便是规则的第三条。
又次,公理条文中的“任何部分或任何一事物”不是说的“任何”,乃是指任何在小前提中任何属于“其类”之那个任何部分或事物,因之结论的任何部分或事物必须是小前提指出属于“其类”的任何部分或事物,不能走出小前提所指的部分或事物的范围。这便是规则的第四条。
复次,公理条文所说的“其类之任何部分或任何一事物”是要求指出某一部分或某一事物肯定地属于开头所肯定(或否定)的全类,所以这个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如果这小前提不是肯定,而前面可能是一个否定的大前提,则结论又是不能作出的。这就是规则的两前提中必有一个是肯定的这一条。
最后,公理条文后面所说的肯定(或否定)是按照前面所说的是肯定(或否定),而小前提既然必须肯定,是则两前提为肯定,其结论必是肯定,两前提中有一是否定,结论必须是否定。这又是三段论式的一条规则。
由此可见,三段论式的主要规则都可以从这公理分析出来的,所以我们在上面说,一方面,三段论式的公理是正确思维基本规律结合三段论式形式的具体表现,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三段论式的一般规则所从而产生出来的,它是介乎思维基本规律和三段论式这种特殊思维活动的规则之间的。
下面我们就比较更详细地来讨论三段论式的一般规则。
有关韦卓民全集(第9卷)的文章
例如战争之划分为侵略的与非侵略的,图书馆的书籍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中文书籍又划分为文学的与非文学的。二分法划分出的一目,其消极概念之一目,往往是不大了解的,其性质是消极的,所以是无定的,如书籍之划分为中文的与外文的,究竟外文的是什么文字的,只知其不是中文的而已。......
2023-11-08
可见思维基本规律是三段论式推理这种思维活动的主要原理。如上所述,三段论式的公理,一方面是根据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结合着三段论式这种推理形式具体地把它们表现出来,而另一方面是各种三段论式所必遵守的规则所从而产生的,所以公理是表达思维基本规律而又更具体地表现为三段论式的一般规则和各种三段论式的特别规则。它是介乎基本规律与三段论式的规则之间的。......
2023-11-08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植物学中出现了广泛分类的萌芽。像禾本科植物这样的自然的植物类别,根据林奈的分类系统,应当归属于各个不同的纲。达尔文主义是解释生物界历史的科学。基本的分类学单位:在一切先进科学家所承认的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各种新制定的植物界分类系统应当是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这种分类系统必须反映各种植物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反映各个不同分类学类别之发展的顺序性。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
2023-11-08
直言三段论式由两个前提在一定形式的结合上推出其结论。两前提中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故表示三段论式的图必须用三个圆,其每一圆代表一个概念,三段论式的图解就是根据前提以决定圆的互相关系从而看出其应得的结论。下面的第三个例子是要说明在某种情况下,图十八中是表示某一个直言三段论式不能有正确结论的。传统形式逻辑按直言三段论式的规则,也是说这两前提不能有正确的结论。......
2023-11-08
我们之所谓“模”乃是培根所用拉丁文forma之文,还有人把它译为“形式”的。这种解释培根认为是深入的。培根认为柏拉图凭其抽象的理想,悬拟某些形式以为现象界种种对象真实性之标准与来源,这完全是虚构的。究竟培根要在事物观察和实验中所确定的是什么呢?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第二卷中反复地说明他所用“模”这一词是什么意思。......
2023-11-08
判断变形有换质与换位两种形式,但由这两种形式亦可得其他形式,故这两种形式是主要的形式。传统形式逻辑从E型判断的变形得出下列8个判断:SeP原判断其变形过程,初级的形式逻辑教本皆言之甚详,且参考A 型判断变形自易明了,兹不赘述。传统形式逻辑说明由I型判断即SiP 之变形只能得出另外三个判断,连同原判断如下:SIP原判断其他四种变形在I型判断而言是不可能的。上面四种可写为:由此可见,判断的各式变形,皆可由图直接解释。......
2023-11-08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