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分类方法与逻辑划分原则的关系,实践中的分类形式分析

分类方法与逻辑划分原则的关系,实践中的分类形式分析

【摘要】:归类的方法基本上是以逻辑的划分原则为根据的。两者不是同一的过程,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其操作是以概念为其对象的,不涉及一类所包括的个体。由于分类,有其实际上的困难,一时不能一蹴达到最高的逻辑理想,其实践中采取的形式,有初步分类和高级或科学分类之分,其初步分类是为高级分类作准备的,不是彼此脱离的。

兹先以一个实例来说明之,譬如图书馆或资料室汇集了许多的书刊手稿,大都杂乱无章,读者难于取用。如果想要利用它们作系统的科学研究,自不能不从整理材料入手,所以就得有整理的方法,使这些材料、这些书刊手稿以类相从,先是辨别其性质的异同,把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归结到一堆,不同的分别开来,按一定的原则,加以各堆的排列,由小堆按其性质,如语文、历史经济政治化学物理、心理、教育哲学等再归结为更大的堆,循次综合,以成为一个系统,然后才算是经过一番整理的材料,读者才方便使用。这可以说是杂乱的零星材料之归类,是由个体到小类,由小类到大类的归类过程。

这种使杂乱的材料归类,是科学研究从而开始的很重要步骤,因为任何科学的研究都是从事物的观察开始的。由观察所得的材料积累为大量的资料,如果没有好好的记述、保存、整理、归类的方法,就不能供科学研究的应用。归类的方法基本上是以逻辑的划分原则为根据的。所以在本节所讲的分类,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归类,就是应用概念划分的逻辑方法来整理材料使成系统的方法。

因之,我们要把概念的划分和材料的归类(或说分类)区分开来。两者不是同一的过程,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概念的划分必先有整个概念,因要了解其详细内容,故从它的外延着手,把这概念分析为其反映范围里所包含之各种,种又作为类,再分为种,循序递进,以至于最低种,即不能按这划分的原理再加以划分的种。这种过程是从大类到小类,从上至下,即从最高类到最低种的一种逻辑过程。其操作是以概念为其对象的,不涉及一类所包括的个体。

归类,或说分类,则不然。它不是从一个完整的概念开始,而是从还没有什么一定的概念可以反映的乱杂无纪的零星个体事物开始的,从个别事物,加以分析其性质,比较其异同,分别为各小类,由小类而大类,一直按实践需要所决定的原理到最大的一类,这最大类便包含一切有关的个体事物,构成一个尽量完整的系统,为分类的最后目的,以完成这分类的过程。可见这种操作是从个体到小类,从小类而到大类,递进到更大的类,直至完成其最大的类,涵盖一切有关的材料,是从零到整,从下至上的一种过程,与概念划分的过程可说是相反的。(www.chuimin.cn)

但是须在这里指出,概念划分和材料分类这两种操作虽是其出发点各有不同,其过程的经过有别,可是,如果分类能按照概念划分的逻辑原理,掌握的材料又比较详尽,其结果便是一个概念的形成,把整个分类的过程来看,就是概念划分过程的倒置,然而这是分类的理想,在实际上不容易达到,但是我们在分类操作中所努力要达到的。

由于分类,有其实际上的困难,一时不能一蹴达到最高的逻辑理想,其实践中采取的形式,有初步分类和高级或科学分类之分,其初步分类是为高级分类作准备的,不是彼此脱离的。兹详言分类的形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