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培根草拟的《伟大的复兴》计划,《新工具》是这计划的第二部分,出版于1620年,其拉丁名称应译为《科学的新工具》,但一向在各国文字上都只称为《新工具》。[1]《新工具》刊行时,培根自己说,他曾从事于这种工作近三十年。这最后一段占篇幅最多,约为全书46%强,足见培根对这问题的重视。为理解培根的新科学方法,必须把《新工具》和《学术推进》与《新亚兰特斯》两书结合着来看。......
2023-11-08
上面所举斯大林演说中的“目前形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当时的具体形势摆在面前,革命要求的任务是明确的:不是这样做就是那样做,是非明显,不容推诿责任,必须坚持原则,否则是犯错误。排中律是这样确切地指出行为的方向。
在阶级斗争中,排中律帮助人们澄清思想,划清敌我界限,要求坚决斗争,正如在“肃反”、“反右”历次政治运动中那样。右倾思想和温情主义都是没有正确运用排中律的表现。
以上三节所讨论的同一律、毋矛盾律和排中律,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三条最基本的思维规律是要贯穿所有一切思维形式的:其中的同一律是说,是即是,非即非,主要是要求名词与概念的明确,不能游移不定;毋矛盾律是说,不能在概念或命题中是非模糊,自相矛盾,必须始终一致;排中律说,非此即彼,在某一定情况之下,具体事情已经发展到某一定的程度,面前只有两种互相矛盾的可能性,没有中间路线,必须选择其一,无可逃避推诿的。(www.chuimin.cn)
但是毋矛盾律的作用和排中律的作用是要分辨清楚的。当我们论断某一事实的时候,毋矛盾律规定“是与非不能同时并存”,而排中律则规定“或是或非,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毋矛盾律适用于不相容的概念,如“黄”与“红”,既“黄”则不能又同时是“红”,但“非黄”,则不一定是“红”,可能是“黄”与“红”之外另一种色,如“蓝”、“白”、“黑”、“青”、“绿”等。必先肯定然后从而排斥其他与之不相容的;而排中律,如上所说,是只适用于矛盾的概念的,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不只是互不相容,而且其间不容有中间物的存在,不能有所谓“第三者”。因之,比如,是“男”则“非女”,是“女”则“非男”,而且“非男”则必是“女”,“非女”则必是“男”,可由肯定其一而因之否定其他,亦可由否定其一而肯定其他。以“红”、“黄”、“蓝”、“绿”等色而言,“红”和任何其他一色都是不相容,但“红”只有和“非红”(其他各色之总和)才是相矛盾的。如果肯定了“红”,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样能起作用,即否定其与“红”不相容之“黄”、“蓝”等色,否定“非红”;那就是说,毋矛盾律说,既“红”则不能是任何其他的一种色;排中律说,既“红”,则不能是“非红”,亦即不能是任何其他的一种色,所以排中律在这种情况下是和毋矛盾律起着同样的作用的。但是如果我们否定了“红”,毋矛盾律不能起什么作用,不能因之而肯定什么色;但是在这情况下,排中律却起作用,能因之而肯定和“红”矛盾的色,可是它所能肯定的只是“非红”,而不能肯定“非红”之中的“黄”,或“蓝”,或其他。排中律能从肯定其一而到否定其他,亦能从否定其一而到肯定其他,“非此即彼”,但实际上孰是孰非,不是排中律所能决定,更不是毋矛盾所能决定,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然而决定了之后,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逻辑上就分别起其作用了。
有关韦卓民全集(第9卷)的文章
按培根草拟的《伟大的复兴》计划,《新工具》是这计划的第二部分,出版于1620年,其拉丁名称应译为《科学的新工具》,但一向在各国文字上都只称为《新工具》。[1]《新工具》刊行时,培根自己说,他曾从事于这种工作近三十年。这最后一段占篇幅最多,约为全书46%强,足见培根对这问题的重视。为理解培根的新科学方法,必须把《新工具》和《学术推进》与《新亚兰特斯》两书结合着来看。......
2023-11-08
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植物学中出现了广泛分类的萌芽。像禾本科植物这样的自然的植物类别,根据林奈的分类系统,应当归属于各个不同的纲。达尔文主义是解释生物界历史的科学。基本的分类学单位:在一切先进科学家所承认的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各种新制定的植物界分类系统应当是系统发生的分类系统,就是说,这种分类系统必须反映各种植物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反映各个不同分类学类别之发展的顺序性。种是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
2023-11-08
可见,假说和任意的揣度,所谓“大胆怀疑”,毫无共同之处。假说是合情合理的小心推测,是有其根据的。假说提出之后只是继续研究的起点而不是研究的终结。假说不能代替科学的解释,而只是将得到的科学解释之一种预测,一种提议,有待于证实的。既从假说有了引申出来的结果,就须在事实中寻找这结果的印证,寻找假说的检验。可见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能引起假说的产生的。A 型命题只能有限制的换位,即由SaP 换位为PaS。......
2023-11-08
明显真理是不需要论证而自然明白的。拿明显的真理来证明不明显的真理,而证明发生效力,能说服那些不能接受它认为是不明显的真理的人,这就是充足理由律起作用的地方。但是对于某些人,这些理由虽然是完全充足,可是认为其中某些条款还不够明显,有待证明。这就是充足理由律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因材施教需要首先了解学生承受时的实际情况,其重要性就在于此,充足理由律的意义也在于此。......
2023-11-08
我们之所谓“模”乃是培根所用拉丁文forma之文,还有人把它译为“形式”的。这种解释培根认为是深入的。培根认为柏拉图凭其抽象的理想,悬拟某些形式以为现象界种种对象真实性之标准与来源,这完全是虚构的。究竟培根要在事物观察和实验中所确定的是什么呢?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第二卷中反复地说明他所用“模”这一词是什么意思。......
2023-11-08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判断变形有换质与换位两种形式,但由这两种形式亦可得其他形式,故这两种形式是主要的形式。传统形式逻辑从E型判断的变形得出下列8个判断:SeP原判断其变形过程,初级的形式逻辑教本皆言之甚详,且参考A 型判断变形自易明了,兹不赘述。传统形式逻辑说明由I型判断即SiP 之变形只能得出另外三个判断,连同原判断如下:SIP原判断其他四种变形在I型判断而言是不可能的。上面四种可写为:由此可见,判断的各式变形,皆可由图直接解释。......
2023-11-08
判断的这种区分又称为判断的模态[7]。这种划分是根据我们对于客观事物联系的认识之程度深浅到了盖然的阶段,或者到了实然的阶段,或者到了必然的阶段。盖然判断反映其主体与其陈述的联系或分离是有其可能性的表达为命题时,其系词是附加着“可能”这一类的副词以表示其盖然的模态的,例如“今晚可能下雨”。......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