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排中律在思维和实践中起很大作用,韦卓民全集内容详解

排中律在思维和实践中起很大作用,韦卓民全集内容详解

【摘要】:排中律是这样确切地指出行为的方向。右倾思想和温情主义都是没有正确运用排中律的表现。但是毋矛盾律的作用和排中律的作用是要分辨清楚的。排中律能从肯定其一而到否定其他,亦能从否定其一而到肯定其他,“非此即彼”,但实际上孰是孰非,不是排中律所能决定,更不是毋矛盾所能决定,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然而决定了之后,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逻辑上就分别起其作用了。

上面所举斯大林演说中的“目前形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当时的具体形势摆在面前,革命要求的任务是明确的:不是这样做就是那样做,是非明显,不容推诿责任,必须坚持原则,否则是犯错误。排中律是这样确切地指出行为的方向。

阶级斗争中,排中律帮助人们澄清思想,划清敌我界限,要求坚决斗争,正如在“肃反”、“反右”历次政治运动中那样。右倾思想和温情主义都是没有正确运用排中律的表现。

以上三节所讨论的同一律、毋矛盾律和排中律,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三条最基本的思维规律是要贯穿所有一切思维形式的:其中的同一律是说,是即是,非即非,主要是要求名词与概念的明确,不能游移不定;毋矛盾律是说,不能在概念或命题中是非模糊,自相矛盾,必须始终一致;排中律说,非此即彼,在某一定情况之下,具体事情已经发展到某一定的程度,面前只有两种互相矛盾的可能性,没有中间路线,必须选择其一,无可逃避推诿的。(www.chuimin.cn)

但是毋矛盾律的作用和排中律的作用是要分辨清楚的。当我们论断某一事实的时候,毋矛盾律规定“是与非不能同时并存”,而排中律则规定“或是或非,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毋矛盾律适用于不相容的概念,如“黄”与“红”,既“黄”则不能又同时是“红”,但“非黄”,则不一定是“红”,可能是“黄”与“红”之外另一种色,如“蓝”、“白”、“黑”、“青”、“绿”等。必先肯定然后从而排斥其他与之不相容的;而排中律,如上所说,是只适用于矛盾的概念的,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不只是互不相容,而且其间不容有中间物的存在,不能有所谓“第三者”。因之,比如,是“男”则“非女”,是“女”则“非男”,而且“非男”则必是“女”,“非女”则必是“男”,可由肯定其一而因之否定其他,亦可由否定其一而肯定其他。以“红”、“黄”、“蓝”、“绿”等色而言,“红”和任何其他一色都是不相容,但“红”只有和“非红”(其他各色之总和)才是相矛盾的。如果肯定了“红”,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样能起作用,即否定其与“红”不相容之“黄”、“蓝”等色,否定“非红”;那就是说,毋矛盾律说,既“红”则不能是任何其他的一种色;排中律说,既“红”,则不能是“非红”,亦即不能是任何其他的一种色,所以排中律在这种情况下是和毋矛盾律起着同样的作用的。但是如果我们否定了“红”,毋矛盾律不能起什么作用,不能因之而肯定什么色;但是在这情况下,排中律却起作用,能因之而肯定和“红”矛盾的色,可是它所能肯定的只是“非红”,而不能肯定“非红”之中的“黄”,或“蓝”,或其他。排中律能从肯定其一而到否定其他,亦能从否定其一而到肯定其他,“非此即彼”,但实际上孰是孰非,不是排中律所能决定,更不是毋矛盾所能决定,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然而决定了之后,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逻辑上就分别起其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