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园安全形势严峻,迫切要求加强管理

校园安全形势严峻,迫切要求加强管理

【摘要】:据全国安全检查中调查发现,校内外突发安全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安全事故的高发表明了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迫切要求,要教育引导师生认真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同时要求各级党和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要求社会要更加关注校园安全,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2019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再一次指出:校园安全一定要强化红线意识,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截至2019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其中小学生及幼儿占54%、中学生占31%,85%以上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在我国51万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共培养着10561.24万名小学生、8822.04万名中学生以及4713.88万名幼童。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安全事故中,校园事故占比最大,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据全国安全检查中调查发现,校内外突发安全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在各类突发安全事故中,90%以上是安全责任事故,其他加起来也不到10%。在各类突发安全责任事故中:50%的事故是因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的,近30%的事故是由于交通和校园暴力等原因引发的,还有近20%的事故因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一些学生的伤害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学校、政府、社会、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来避免和预防的,但由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存在着领导认识和重视不够,特别是领导的安全教育观念滞后,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机制不完善,教师安全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学校安全教育经费缺失等,导致师生安全意识缺乏,特别是教职工和学生安全应急培训不能正常开展,学生自身防卫能力和安全行为能力较低等,极易造成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的高发表明了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迫切要求,要教育引导师生认真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同时要求各级党和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要求社会要更加关注校园安全,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障中小学生及幼儿生命安全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同时未成年人校园安全也是人民群众最关注、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确保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和稳定是党和政府确定的重大长期战略任务,更是广大全国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教育部指示精神,把学校安全工作做好。

2013年12月6日,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之际,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搞好预案演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查错补漏纠弊,特别是确保不留死角盲区。”

201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维护公共安全任务繁重。政法综治战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担,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2016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又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www.chuimin.cn)

2018年3月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要坚持生命至上,强化红线意识,完善防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2019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再一次指出:校园安全一定要强化红线意识,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特别是落实领导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校园安全的指示精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好2017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7〕35号)文件精神以及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工作,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凡是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如天灾、人为加害、建筑物安全、或学生本身的错误作为如吸毒、霸凌、网络沉迷甚至犯罪等,都是教育系统“安全防范和防护”的重点,且这个防护范围不但包括校园内所有地方,有的甚至涉及校外;建构安全的校园环境不应只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社会各界及家庭,特别是学校的教职工、安全管理者及安保人员责任更加重大,同时也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构建起有效的体制机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守护好校园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