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学音乐创造力教学的内容-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学校音乐教育应对

中小学音乐创造力教学的内容-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学校音乐教育应对

【摘要】: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写道,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创造力与音乐想象力紧密相关。另外,音乐聆听和表演被认为是创造性行为的补充形式。从各个国家的课程标准制定来看,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内容主要体现为作曲和即兴。但实际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造性活动应有更广泛地体现。因此,中小学音乐创造力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多样化。

在国际的普通音乐教育研究中,音乐创作和创造性看起来一直是中心主题,并且很多国家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中毫无争议地将音乐创作和创造性设置为音乐课程的一部分。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9]对音乐课程的授课内容制定为四个领域:表演、创造、听赏/描述、音乐与价值。其中,关于“创造”领域的内容,主要分为:(1)即兴创作旋律、变奏和伴奏;(2)在具体指导下作曲和创编。

1946年和1951年日本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音乐编》和《学习指导》中,分别加入了“培养音乐的创造力(旋律和乐曲的创作)”的音乐教育目标和“创造性表现”的学习内容。

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写道,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创造力与音乐想象力紧密相关。音乐的创造力通过作曲和即兴表演可以得到验证,因为作曲和即兴被认为是传递音乐新思想的主要活动。另外,音乐聆听和表演被认为是创造性行为的补充形式。

源于北美洲和英国的影响,澳洲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艺术课程。1994年,《澳洲学校艺术教育声明》(AStatement on the Arts for Australian Schools)和《澳洲学校艺术课程简介》(The Arts-A Curriculum Profile for Australian Schools)相继出版,作曲和即兴表演被当作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曲成为整个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核心活动。(www.chuimin.cn)

北爱尔兰的课程计划(北爱尔兰教育部,2006)、英格兰的国家课程标准(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nd QCA,1999a,1999b),以及加泰罗尼亚、西班牙等地区的音乐课程,均把“创造力”作为音乐教育的指导纲领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注重音乐教学中的作曲、即兴创造活动;(2)提倡在音乐活动中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英格兰《国家课程:中学教师手册》(National Curriculum:Handbook for Secondary Teachers)中提出:音乐课程要“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其课程内容中有一条规定:“创造和发展音乐思维——作曲技术”。另外,英格兰音乐标准(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中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来加强音乐学习,如“创造性创作、反思性创作、自发性创作”。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于2001年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后的音乐课程理念提出要“鼓励音乐创造”,并希望通过音乐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升创造力”[10]。为此课程内容还专门设立了“创造”领域教学,具体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编创;(3)创作实践。

从各个国家的课程标准制定来看,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内容主要体现为作曲和即兴。但实际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造性活动应有更广泛地体现。针对普通学校教育的音乐创造力培养理念需贯穿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虽然美国和中国的课程标准单独设立了“创造”领域教学,但也是为了将隐含在其他领域中分散的创造活动加以集中与深化,并非意味其他领域中不包含创造的可能)。因此,中小学音乐创造力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