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学校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信息化应对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学校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信息化应对

【摘要】:陈怡、赵呈领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鉴于以上情况,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笔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能够解决现有的困境,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文献导读”(下文简称“导读”)是一门为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大三本科生开设的必修学位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音乐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关系,通过教师对中外音乐教育经典文献的推介和导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以读书札记、读后感、书评、presentation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和讨论,引发学生对音乐教育文献的理性思考,进而培养学生阅读文献、独立思考以及口头汇报、书面写作等能力。“导读”课程阅读覆盖面广、涉及知识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而由于音乐教育方向的三年级学生刚经历专业方向的分流,大多仍在关注技能小课的训练,对理论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自身理论基础和文字功底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该课程理论性较强、阅读量大、作业多,学生往往很难适应,往往对该课程产生厌烦畏难情绪。

陈怡、赵呈领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

鉴于以上情况,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笔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能够解决现有的困境,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www.chuimin.cn)

基于前文提到的陈怡、赵呈领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分析了“导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授课条件:首先,该课程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理论课,需要教师对中外音乐教育经典文献进行介绍和推荐,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献,因此,课外阅读量和信息量非常大,而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其次,课程采取小班教学,每学期全班有十几名学生(上学期仅有13名),教师完全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也非常充分;再次,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具有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如电脑手机、iPad、互联网等)。因此,完全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于是,笔者对“导读”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又分别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互动交流活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