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变革

国际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变革

【摘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音乐演唱(奏)“技-身”关系由“实”转“虚”。于是,音乐演唱(奏)“技-身”关系蜕变成一种“商品”关系。因此,重新审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演唱(奏)技术的生成及“技-身”关系,重建身心和谐,是当今音乐教育领域必须重视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音乐演唱(奏)技术与身体的关系在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即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信息化时代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13]。信息化对音乐演唱(奏)技术也产生了革命性冲击,同时带来音乐演唱(奏)技术与身体关系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音乐演唱(奏)“技-身”关系由“实”转“虚”。

音乐演唱(奏)技术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了对传统“技-身”关系的突破。音乐演唱(奏)技术借助数字化专业音响设备,实时参与音乐演唱(奏)过程的“音响”制造,不仅极大地延伸了身体器官的功能,而且,以时代的审美方式“弥补”了身体器官制造的各种自然音响的“不足”。不容小觑的是,计算机技术制造的“虚拟音乐”几乎可以与人工演唱(奏)的音乐相媲美。这表明音乐演唱(奏)技术开始由“实”到“虚”,也预示着作为身体器官及其功能延展上的虚拟化,带来了演唱(奏)身体经验的“幻想性”。这使得演唱(奏)技术与身体关系出现许多新的变化,首先体现为对音乐演唱(奏)技术的传统“系统局限性”的突破和新的“系统局限性”的形成。如扩声设备的好坏成为流行歌手演唱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数字小提琴可以拉出其他乐器的声音,数字键盘可以演奏各种乐器甚至人工合成音色的音响等,形成了身体对数字化设备及其技术的依赖,这也带来了新的制约性或者说形成了新的“系统局限性”。其次,这种变化体现为传统的演唱(奏)技术与身体经验关系的瓦解,开始出现身体经验的幻想性或不确定性,是“直接经验的丧失”[14]。用键盘演奏“小提琴”与拉小提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感觉,这种感觉上的反差是对身体某种功能的“置换”或者说“替代”,制造了与传统经验迥异的音乐演唱(奏)技术的切身感,同时也带来演唱(奏)技术在身体经验上的不确定性,对这种新的技术如何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成为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不能回避的难题。

第二,音乐演唱(奏)“技-身”关系“虚实”结合。

音乐演唱(奏)技术信息化的结果,促进了新的技术及“技-身”关系的生成。大数据时代的音乐演唱(奏)技术,以云数据的海量视、音频信息,运行于各种网络平台。不仅冲击了各种演唱(奏)技术“权威”或“中心”的核心地位,而且以其丰富性和个性化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音乐演唱(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虚拟合唱团、一个人的网络交响乐队、数字音乐自动生成设备、各种奇葩的演唱(奏)音乐(挑战常规演奏的姿势、速度、风格、音色处理等)等,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性,丰富着人类演唱(奏)技术的知识库。同时,也开始形成新的音乐演唱(奏)“技-身”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虚实”结合。(www.chuimin.cn)

首先是“实”的个人演唱(奏)结果与跨时空的“虚”的自己的或别人的、另一个声部或另一种乐器的演唱(奏)结果的对话或同时呈现。看过Beardyman、Joel Turner等人演出的人都有同感。这种穿越感所带来的视听冲击必然颠覆传统演唱(奏)技术的身体经验,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在音乐演唱(奏)技术上充满无尽的幻想。其次,信息化时代音乐演唱(奏)技术及“技-身”关系也存在许多困惑。这种困惑主要缘起于信息化时代音乐演唱(奏)“技术观”的变化,体现为:

其一,音乐技术的“物质化”。信息化时代,对音乐演唱(奏)技术的信息化处理中,“科学”力量的介入,使得音乐的演唱(奏)技术追求“科学化”,其结果也带来了演唱(奏)“技术”的“物质化”。似乎音乐演唱(奏)技术,属于身体的一种物质属性,人和音乐都是一种物的存在,只要不停发掘,音乐演唱(奏)技术就会不断涌现。正因为有了这种“物质化”,也使得“技术”及其“身体”成为“待价而沽”的产品。

其二,演唱(奏)技术的“模块化”与“标准化”。如果说模块化是基于演唱(奏)技术越来越复杂化、专业化的需要,对音乐演唱(奏)技术层次关系的梳理与建构,以便于教学和应用,那么,标准化则是工业化对音乐技术的重要影响。一方面,标准化带来了音乐创作、表演、鉴赏等“生产”与“消费”的便利;另一方面,标准化以“标准”所依托的优势话语权,人为制造了音乐及其“技术”的“高低贵贱”及“等级化”,也容易产生文化歧视。在市场经济中则成为音乐演唱(奏)技术“商品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符合“标准”的音乐技术就会身价倍增,反之,不符合“标准”的音乐技术,有可能一文不值。于是,音乐演唱(奏)“技-身”关系蜕变成一种“商品”关系。

其三,音乐演唱(奏)技术的“耗尽”与“替代”。当我们在传统技术作为身体自然功能延展的范畴内,不断挖掘身体潜能的时候,由于“系统局限性”,音乐演唱(奏)技术必然面对“耗尽”的问题。替代的主要形式,有物质化的各种工具、技术及虚拟化的各种视音频信息、知识,甚至是虚拟演唱(奏)者等。“耗尽”是以对身体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而“替代”出现的人机合成声音等,又让音乐演唱(奏)必须面对新的技术系统的挑战。在“耗尽”与“替代”中,“技-身”关系开始出现身心分裂甚至对立。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立足于传统音乐演唱(奏)技术,为技术而技术的过度身体开发,是对身体的工具化利用,与过度工业化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一样,对身体在音乐技术上的过度开发,必然导致身心“生态”的不和谐,也遮蔽了音乐应该带给生活幸福与甜蜜的本来目的,造成身心的紧张;而对传统技术“信息化”式的“替代”,改变了音乐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演唱(奏)技术与身体器官功能日常状态的恰适感,这种信息化条件下的演唱(奏)技术所形成的全新的身心体验,与传统的“技-身”关系的对接还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与音乐教育的变革过程紧密相连。

因此,重新审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演唱(奏)技术的生成及“技-身”关系,重建身心和谐,是当今音乐教育领域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