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应对策略

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应对策略

【摘要】:由此可知,教育科技的普及化应用对教学者、学习者、课程发展、教学途径、教学内涵、教学评量、学习模式乃至学习情境等各层面都产生了重大冲击与影响。国际教育科技协会于2000年公布了教师、学生与行政人员的“教育科技标准”,并于2008年陆续公布后续修订版本。如此一来,学生由被动的聆听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助于提升学习成效。

在信息、媒体与科技的影响下,21世纪的学习天秤已经产生几项重大变革:(1)由教师主导转为学习者主导;(2)由灌输式教导转为互动交流;(3)由知识转为技能;(4)由内容转为过程;(5)由基本技能转为应用技能;(6)由事实与原则转为问题与困难;(7)由理论转为实作;(8)由课程转为专题;(9)由固定时程转为实时;(10)由划一性教育转为个人化教育;(11)由竞争转为合作;(12)由教室转为全球社群;(13)由教科书转为网络;(14)由总结性测验转为形成性测验;(15)由为学校学习转为为生活学习(刘晓桦译,2011;Wiles&Bondi,2002)。由此可知,教育科技的普及化应用对教学者、学习者、课程发展、教学途径、教学内涵、教学评量、学习模式乃至学习情境等各层面都产生了重大冲击与影响。

国际教育科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于2000年公布了教师、学生与行政人员的“教育科技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并于2008年陆续公布后续修订版本(ISTE,2008)。其中“教师教育科技标准”(ISTE Standards·T)之内容包括: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设计与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经历和评鉴、展示数字时代的工作与学习、促进和展示数字公民之义务与责任、投入专业成长与领导等。台湾历年来推动教师科技知能之策略,则可分为计划推动与实施、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资源提供以及竞赛活动办理等四个层面(杨正宏,2007)。

在国外,各国纷纷提出21世纪学习者关键能力,其中美国因为一般学生基本能力下滑,故于1991年提出以学习结果评估学生的学力、以指标发展取代成就测验,因而造就日后著名的“21世纪关键能力”(21st Century Skills)提法,包括学习与创新能力、生活与职业技能、信息、媒体与科技素养等(刘晓桦译,2011)。

音乐教育方面,MENC(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近年来也致力于透过信息、媒体与科技协助教师发展专业,研究显示在其讨论区最常被讨论的议题包含:(1)课程规划与预备;(2)教学策略等教学相关议题;(3)学习环境(如班级经营等);(4)评量相关议题。研究结果显示该讨论区在协助教师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推手的角色,提供一个平台让在职教师可以公开讨论与课程相关的议题(Bauer& Moehle,2008)。(www.chuimin.cn)

Bauer(1999)针对70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专业上使用网络所做的问卷调查则显示,教师最常使用的面向如下:(1)多认识音乐;(2)多认识教学;(3)与同事私下沟通;(4)持续认识当代议题与音乐教育趋势;(5)多认识与音乐教育相关议题;(6)与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建立网络连结;(7)与其他音乐家或音乐老师公开讨论;(8)多认识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有用的信息科技等。

台湾近年来广受讨论的“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亦是借由科技翻转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所产生的一种方式。当老师将教学内容事先录制成影片让学生可随时预习、复习,上课时间就成为讨论、解决问题或师生、同侪互动的时间。如此一来,学生由被动的聆听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助于提升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