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应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应对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两年教育界热议的概念。2013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在新的教育方针解读中,首次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随后,习近平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表多次讲话。很显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而音乐教育正是这一人格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两年教育界热议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和音乐教育有什么关系,这个概念和音乐教育界这些年探索的民族音乐传承又是什么关系?

音乐教育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和认识,可以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过程,但认识的程度却有所不同。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民族音乐集成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阶段和传统文化教育阶段。

(1)民族音乐集成阶段。

1979年7月1日,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发起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的号召,又颁发了《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79)文艺字537号、音民字第002号〕文件。要求全国各地重新启动这一工程,并全面详尽地对戏曲音乐、民族民间器乐曲、曲艺音乐和古琴曲等我国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出“有计划、有步骤和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此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980年4月)、“中国戏曲音乐集成”(1983年12月)、“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1984年3月)、“中国曲艺音乐集成”(1984年5月)搜集项目先后启动。

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但并没有真正树立起传承的意识。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阶段。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可以说是又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活动相关的文化空间(指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活动的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及传统医药等。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背景和联合国2005年颁布的文化多样性公约文件有关:

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www.chuimin.cn)

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这个阶段我们对传承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有了明确的认识,比如1999年有学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强调要重新把民族音乐资源引入学校教育。我们也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教育部重点项目。但这个阶段我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仍然是分割的、孤立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传统音乐的乐种、曲种,并想方设法在学校里将其教唱传承。这固然是很好的。但对这些非遗传统音乐和我们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却缺乏更深入的思考。

(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阶段。

2013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在新的教育方针解读中,首次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随后,习近平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表多次讲话。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使得民族音乐传承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这个阶段我们对民族音乐传承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2012年,笔者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义表述为:

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育人,使国民具有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修养及能力,以成就其家国情怀、道德理想、健全人格、人文精神、审美品位及创新意识的教育。其内容包含经学、蒙学、史学文学,乐教、礼教、诗教,人文素养艺术审美,健康养生体育、生活,以达成修身、养成、德育的人格教育;形式题材及活动包含古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即包含传统音乐、戏曲、曲艺、书法国画、对联、灯谜、武术以及各类民俗节庆等。

很显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而音乐教育正是这一人格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