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音乐教育的新研究

国际化与信息化:音乐教育的新研究

【摘要】:大会还收到一批研究论文,因不是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研究的主题,故会务组将这些论文按“其他相关新研究”归类。在主旨演讲中,香港教育学院的刘永慈教授作了“音乐律动与儿童社交技能”主题的研究报告。其他与会代表也就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兴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黄宇认为音乐教育视域中的麦氏人格类型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家人格类型研究及音乐偏好、专业(器乐)选择、创造力与人格类型相关性研究等多个方面。

大会还收到一批研究论文,因不是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研究的主题,故会务组将这些论文按“其他相关新研究”归类。

在主旨演讲中,香港教育学院的刘永慈教授作了“音乐律动与儿童社交技能”主题的研究报告。她认为在儿童的幼儿时期,学会掌握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社交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音乐除可提供美艺和创意的发展外,更可增强其社交技能,使害羞及退缩的幼儿能与同伴建立更密切的社交关系。

刘永慈教授通过课室直接观察、录影机记录幼儿的表现,并以评量表(McClellan&Katz,1993)搜集他们在音乐游戏里学会的社交特性和技能。研究结果显示幼儿与人有良好的合作和沟通关系与音乐律动游戏有著密切的联系。透过音乐律动游戏能给幼儿表达的渠道,以增强其自信,并让其学会接纳、互动和建立与同侪的正面的关系。

其他与会代表也就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兴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刘畅认为真实性学习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应借鉴国外的理论、实践和评价方式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转型,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以加强音乐课堂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王朝霞在解释学的视域下,通过对几个音乐教育行动研究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何在肯定参与者的“前见”的基础上,创建一个“理想的对话环境”,达到双方的“视域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研究关系。黄宇认为音乐教育视域中的麦氏人格类型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家艺术家、教育者)人格类型研究及音乐偏好、专业(器乐)选择、创造力与人格类型相关性研究等多个方面。(www.chuimin.cn)

赵玉卿认为目前我国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存在着学科和专业方向发展不平衡、“同亲繁殖”、师资队伍“断层”、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矛盾、学术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牟艳丽以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分享了“三环融汇、一线贯通”理念在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杨晗誉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新疆5所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策略。田雯雯运用问卷法调查了山东省省属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

曲谱指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建议。陈孝余结合实例详细解说了创设音乐聆听导视图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创设的方法与过程。覃展鹏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把握,认为其关键是把握讲授的“量”与“质”的升华之间的关系。张祎研究了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弹”“唱”技能的教学运用。周文娇认为现代乐理可以作为“20世纪音乐理论”教学板块的必修课程纳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并对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赵去非认为综合艺术院校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注重学生艺术教育普遍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活动。董伟认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美育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赵怡然结合科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世界音乐教育体系及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探究适合儿童的音乐记忆训练方法。郝丽娟训练学生把拆分出来的单一线条式的音响效果以多人视唱的形式进行演绎,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声部之间“协作”的理解能力。潘朝阳认为,视觉艺术对音乐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看待和运用视觉艺术是音乐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