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应对方案

学校音乐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的应对方案

【摘要】:针对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同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代表研究了信息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有的代表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有的代表分享了学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实践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曾善美探究了信息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张业茂提出,如何吸收中外身体哲学的智慧,回归音乐技术与身心合一,是信息化时代学校音乐教育不得不回答的难题。

针对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同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代表研究了信息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有的代表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有的代表分享了学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实践的研究成果与心得。

在主旨演讲中,台南大学的谢苑玫教授认为:网络世界里共享、互助的文化冲击着学校音乐教育的生态,网络资源的丰富,软件、硬件版权的开放与便利,为音乐学习和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可能;21世纪的音乐人应善用信息科技带来的优势,把握音乐艺术的本质与精髓,学习新的技能和传播观念。谢教授还分享了教学创新策略及音乐团队跨时空、跨世代、跨领域的合作实例。

以此为主题的小组发言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也都分享了在此领域内各自的研究成果。

曾善美探究了信息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谭述晔的研究围绕MOOC环境下教学改革的主题展开,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研究切入点,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形式中的各种学习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协调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混合学习的优势,力求探索一种能更切合音乐教学需要的、更高效利用现代科技的教学模式框架。王晓盈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音乐教育文献导读”课中,使授课方式更适合该模式的教学目标,并总结了由此带来的思考和启示。崔学荣分享了“网络学习库+课堂引领+自主建构”三边合力的教学e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导学—助学—自学”三维互动的教学机制。

张业茂提出,如何吸收中外身体哲学的智慧,回归音乐技术与身心合一,是信息化时代学校音乐教育不得不回答的难题。詹燕君认为,音乐课程在获得数字技术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在遭遇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把握音乐课程的性质、合理解决技术服务与音乐课程的关系、遵循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厘清数字技术影响下所产生的种种教育观点和思潮,是当前音乐课程改革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www.chuimin.cn)

周景伟研究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现实问题解决的思考与实践,分享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任能量研究了网络音乐文化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阐明了以网络音乐文化为辅助途径丰富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为未来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丁慧从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探讨了系列培训教材的编写特色。于彩果以一位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个案,通过叙事手法再现了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对教师个人、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改变和影响,从教师个人的视角来分析多媒体进入音乐教学的利弊及应采取的态度。

周晔以“中西方音乐史”课程为样本,运用大数据思维反思当前授课对象、教学过程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李君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通过激发学生积极投入有关信息的搜集与共享,加强学生个体与集体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的信息资源不断地丰富教师的课堂,使课程得到可持续发展。杜士武研究数字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采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声乐教学声谱分析、声学分析、螺旋CT的多维重建发声状态中的声腔等技术,将看不见的声音可视化,使声乐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变成“口—眼—耳”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

罗宇佳以“云南民族文化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项目为例,进一步阐释了信息化背景下特色项目研究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意义。侯延爽也研究了高校音乐技能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并提出了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用信息化评价手段,实现音乐技能教育模式转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