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癔症的诊断要点及必要检查-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癔症的诊断要点及必要检查-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癔症的诊断必须具有排除性与支持性两种依据。因此,诊断本症必须详细询问病史、症状演变进程,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认真分析症状的起因、性质和特征;详细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首次出现发作,或与某些器质性疾病并存时,更应慎重。检查未发现与躯体症状相应的阳性体征和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癔症的诊断必须具有排除性与支持性两种依据。因此,诊断本症必须详细询问病史、症状演变进程,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认真分析症状的起因、性质和特征;详细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首次出现发作,或与某些器质性疾病并存时,更应慎重。不能仅根据病前有精神因素与暗示治疗有效而做出诊断,客观地估计精神因素和暗示性在发病、治疗与转归上的实际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诊断依据

(1)明显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

(2)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联系。

(3)急性起病,症状多样。检查未发现与躯体症状相应的阳性体征和器质性病变的证据。精神症状常有表演和夸张的特点,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4)病前性格特点,既往类似发作史,阳性家族史及年龄与性别均可做参考。

(5)排除脑及躯体器质性疾病、反应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www.chuimin.cn)

(二)治疗

1.精神治疗 由于患者求治心切,所以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常不奏效。通常以暗示或疏泄治疗为主。当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本质,消除顾虑,增加治疗的信心,并应指出患者的性格缺陷与发病的关系,帮助患者找出防治方法等。

2.药物治疗 癔症性情感爆发可一次予以足够剂量的镇静剂;痉挛发作常结合言语性暗示,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精神症状明显时选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针刺与电刺激治疗 适用于癔症性瘫痪或感觉障碍等躯体症状。

4.后续治疗 症状缓解后,除心理支持治疗外,对残存症状应予以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