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为意义而存在;而动物只为活着而活着,无理想、无追求,仅有本能的满足。人的生命具有双重性,一是肉体生命,二是精神生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的光荣。(三)实现生命价值与发展生命比较起来,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乃是目标中的最高层次。......
2023-11-07
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尽管对于神经症的病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多数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在的精神刺激在神经症的发生中不可或缺。引起神经症的精神刺激事件一般有以下特点。
(1)应激事件的强度一般并不十分强烈,但持续时间比较长。
(2)应激事件对神经症患者有某种特殊意义。在别人看来可能无足轻重,但神经症患者对此却反应强烈。
(3)神经症患者对所遇到的应激事件往往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导致问题长期存在。
(4)应激事件更多来源于患者的内心。由于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他们内在的心理冲突往往多于一般人,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2.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 与精神应激事件相比,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或易感素质对神经症的起病可能更有意义。患者的人格特征决定了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神经症患者的素质特征可能导致个体更容易对生活事件感到不满,反应过度;或者人格特征容易损害人际关系,使生活中产生更多的冲突与应激,形成恶性循环。
3.症状没有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或转换症状、多种躯体不适感等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身上常混合存在,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患者无精神障碍性症状,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有求治要求。当然,临床上也可见到某些疑病症患者的疑病观念可能达到妄想的程度。(www.chuimin.cn)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神经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首先,相对于重性精神障碍的发作期而言,多数神经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完好的,即便在疾病发作期,他们一般也能生活自理,甚至可以勉强坚持工作或学习,其言行通常保持在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以内;其次,如果与正常人相比或与患者病前相比,其社会功能只能是相对完好,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此外,社会功能相对完好是从神经症这一群体水平来考虑,并不排除某些神经症患者可能有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
5.能意识到心理冲突,自知力充分 心理冲突常变形,多针对日常生活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在普通人看来无法理解,且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控制的心理活动。
6.自觉精神痛苦 无自述痛苦不能诊断神经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情绪。
7.防御行为 神经症患者往往有特殊的行为模式且无法自控,以逃避现实困难,对抗内心痛苦。如果不允许做出这种行为,患者会变得极度焦虑不安;如不能以轻松的方式完成这种行为,患者也会陷入自己制造的恶性循环和重重矛盾之中。
8.躯体不适感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或多或少会有躯体不适感,但这些不适感与医学检查不符,即并没有确实的病理学基础,但患者却自述“浑身是病”,并为之紧张、痛苦,企求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9.人际关系冲突 由于神经症患者的躯体、情绪痛苦和不良行为反应,使他们高度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地要求别人,沉浸在自己的苦恼中,不能体谅、关心和理解他人。一方面,他们经常引发人际冲突,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另一方面,由于亲朋过多的同情关照,神经症患者可以逃避责任和放任自己,以带来继发性受益,从而使其症状更难以改变。
有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为意义而存在;而动物只为活着而活着,无理想、无追求,仅有本能的满足。人的生命具有双重性,一是肉体生命,二是精神生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的光荣。(三)实现生命价值与发展生命比较起来,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乃是目标中的最高层次。......
2023-11-07
(一)采取多样化的性心理教育形式为了帮助和引导中职学生科学地认识性,理性地把握性,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和形式。中职学生应认识到性发育是人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不可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成是低级下流的现象;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其次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参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满足心理需要并达到性心理平衡。......
2023-11-07
喜新猎奇是中职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也正是部分中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内部动机。因此,网络极易成为中职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上网成了中职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放松身心的一种有效方式。(二)消极的心理需求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一般都带着某方面的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进入校园。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造成性格孤僻,害怕与他人共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2023-11-07
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职学生的社会角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他们既是公民,归属于知识分子群体,同时又将成为某种社会职业角色。中职阶段是学生由“求学期”进入“创造期”的过渡阶段。离开了老师的检查和督促,要求中职学生学习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中职学习活动的安排也反映了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特点。......
2023-11-07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值同步增长,职业教育的比重将大大增长。通过对国内近30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分析,每年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上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对。......
2023-11-07
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它仅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家庭是影响中职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在家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2023-11-07
人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因此,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如“笑一笑,十年少”“愁白了少年头”都生动地说明了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起着主宰健康的作用。......
2023-11-07
1.网络对中职学生是非观念、道德意识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从人身攻击、不满言论、封建迷信、暴力色情、无聊信息到不受欢迎的垃圾信息和商业广告,应有尽有。......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