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的概念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图。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拉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在线影视、IP电话等的飞速发展。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至少包括多个功能独立的主机、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各种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
2023-11-07
由于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心理障碍。
(一)网络恐惧
进入中职学校,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界面,看到层出不穷的网络书籍和应用软件,部分学生感到害怕和迷茫,怕自己学不好计算机知识,而成为新时代的“网盲”;怕自己因为计算机知识的匮乏,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上取得劣势,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不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由此产生对网络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可能会伴随中职学生走过中职阶段的一个短暂时期。
(二)网络孤独
网络孤独主要是指希望通过上网获取大量信息、网上娱乐、网上人际交往来提高或改变自己,但未能解除孤独(甚至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或反而因为接触网络而引发孤独感等不良心理。一些中职学生(女生居多)由于性格内向、自卑,习惯于自己独自承受心理负担,他(她)们心思敏锐、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甚至厌恶社会上那种虚情假意的人情往来。当网络走进他(她)们的生活时,他们青睐于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讲自己的“心情故事”,使心情得到放松。可离开网络后,他(她)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依然是难以排解的孤独,这使他们感到网络对于孤独、抑郁的排解只是“隔靴搔痒”。
(三)网络迷恋
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醉心于网上信息、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网络迷恋心理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网络色情迷恋——迷恋网上的各种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网络交际迷恋——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开设的聊天室长时间聊天;网络游戏迷恋——沉迷于网络设计的各种游戏中,他们或与计算机对打,或通过网络与网友联机进行游戏对抗;网络恋情迷恋——沉醉在网络所创造的虚幻的罗曼蒂克的网恋中;网络信息收集成瘾——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网络制作迷恋——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或以编制多种程序为嗜好。其中,网络交际迷恋、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情迷恋及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占中职学生网络迷恋群体的多数。(www.chuimin.cn)
(四)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获得心理满足且不能自制,通宵达旦上网,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出现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焦虑、忧虑、情感淡漠等症状。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杨博士最早对网络依赖现象进行了研究。她设计了下面一系列问题,通过调查对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其是否患有“网络依赖症”。①你是否着迷于网络?②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③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④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⑤每次上网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⑥由于网络,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⑦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网络着迷的程度?⑧你是否把网络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上面8个问题,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5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金伯利·杨博士就断定他已经患上了网络依赖。
(五)网络越轨
网络越轨又称网络自我约束力降低。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一部分中职学生将猎奇和追求刺激作为网上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将破译他人系统的密码、进入禁止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偷阅机密资料看成自我成功的象征。他们会制造网络病毒去破坏网络,并视其为人生的一大乐事。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然使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行为变得越来越无所顾忌。
(六)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
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中,由于匿名性而隐去了身份,许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世界中的冻结,中职学生上网者在表现个人自我时,把社会自我抛得越来越远,甚至企图借助网络在现实社会中凸显自我,将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网络黑客、网络犯罪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此外,某些中职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愤懑不满,他们想通过上网发泄不满,逃避社会;希望在网上有一个纯净的交往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然而,网上充斥的色情图文、脏话、无聊的帖子、庸俗的话题,使他们在对社会产生失望之后又对网络产生失望,形成了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有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一)网络的概念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图。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拉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在线影视、IP电话等的飞速发展。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至少包括多个功能独立的主机、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各种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
2023-11-07
心理现象的产生和表现方式相当复杂,所以心理是否正常的判断也相当困难。在实际操作中,鉴别正常与异常心理及行为时,通常按以下4条标准进行判断。对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异常,可依据存在的相应病因及并存的躯体症状做出诊断。其心理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器质性疾病。......
2023-11-07
(一)性心理障碍的分类在WHO颁布的ICD-10中,将性心理障碍分为4种类型。CCMD-3将性心理障碍(性变态)分为: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与性发育和性指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3种类型,并将ICD-10中的“癖”改为“症”。易性症为一种性别认同障碍,一般认为其产生的原因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2023-11-07
喜新猎奇是中职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也正是部分中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内部动机。因此,网络极易成为中职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上网成了中职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放松身心的一种有效方式。(二)消极的心理需求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一般都带着某方面的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进入校园。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造成性格孤僻,害怕与他人共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2023-11-07
(一)采取多样化的性心理教育形式为了帮助和引导中职学生科学地认识性,理性地把握性,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和形式。中职学生应认识到性发育是人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不可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成是低级下流的现象;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其次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参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满足心理需要并达到性心理平衡。......
2023-11-07
1.网络对中职学生是非观念、道德意识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从人身攻击、不满言论、封建迷信、暴力色情、无聊信息到不受欢迎的垃圾信息和商业广告,应有尽有。......
2023-11-07
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它仅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家庭是影响中职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在家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