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障碍剖析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障碍剖析

【摘要】:由于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网络交际迷恋、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情迷恋及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占中职学生网络迷恋群体的多数。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杨博士最早对网络依赖现象进行了研究。

由于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心理障碍

(一)网络恐惧

进入中职学校,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界面,看到层出不穷的网络书籍和应用软件,部分学生感到害怕和迷茫,怕自己学不好计算机知识,而成为新时代的“网盲”;怕自己因为计算机知识的匮乏,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上取得劣势,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不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由此产生对网络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可能会伴随中职学生走过中职阶段的一个短暂时期。

(二)网络孤独

网络孤独主要是指希望通过上网获取大量信息、网上娱乐、网上人际交往来提高或改变自己,但未能解除孤独(甚至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或反而因为接触网络而引发孤独感等不良心理。一些中职学生(女生居多)由于性格内向、自卑,习惯于自己独自承受心理负担,他(她)们心思敏锐、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甚至厌恶社会上那种虚情假意的人情往来。当网络走进他(她)们的生活时,他们青睐于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讲自己的“心情故事”,使心情得到放松。可离开网络后,他(她)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依然是难以排解的孤独,这使他们感到网络对于孤独、抑郁的排解只是“隔靴搔痒”。

(三)网络迷恋

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醉心于网上信息、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网络迷恋心理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网络色情迷恋——迷恋网上的各种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网络交际迷恋——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开设的聊天室长时间聊天;网络游戏迷恋——沉迷于网络设计的各种游戏中,他们或与计算机对打,或通过网络与网友联机进行游戏对抗;网络恋情迷恋——沉醉在网络所创造的虚幻的罗曼蒂克的网恋中;网络信息收集成瘾——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网络制作迷恋——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或以编制多种程序为嗜好。其中,网络交际迷恋、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情迷恋及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占中职学生网络迷恋群体的多数。(www.chuimin.cn)

(四)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获得心理满足且不能自制,通宵达旦上网,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出现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焦虑、忧虑、情感淡漠等症状。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杨博士最早对网络依赖现象进行了研究。她设计了下面一系列问题,通过调查对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其是否患有“网络依赖症”。①你是否着迷于网络?②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③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④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⑤每次上网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⑥由于网络,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受到影响?⑦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网络着迷的程度?⑧你是否把网络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上面8个问题,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5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金伯利·杨博士就断定他已经患上了网络依赖。

(五)网络越轨

网络越轨又称网络自我约束力降低。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一部分中职学生将猎奇和追求刺激作为网上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将破译他人系统的密码、进入禁止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偷阅机密资料看成自我成功的象征。他们会制造网络病毒去破坏网络,并视其为人生的一大乐事。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然使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行为变得越来越无所顾忌。

(六)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

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中,由于匿名性而隐去了身份,许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世界中的冻结,中职学生上网者在表现个人自我时,把社会自我抛得越来越远,甚至企图借助网络在现实社会中凸显自我,将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网络黑客、网络犯罪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此外,某些中职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愤懑不满,他们想通过上网发泄不满,逃避社会;希望在网上有一个纯净的交往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然而,网上充斥的色情图文、脏话、无聊的帖子、庸俗的话题,使他们在对社会产生失望之后又对网络产生失望,形成了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