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的概念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图。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拉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在线影视、IP电话等的飞速发展。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至少包括多个功能独立的主机、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各种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
2023-11-07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1.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 当代中职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网络的平等、开放、互动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其参与的欲望。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种种现实社会的限制都消失了,不管你身处何地,不管时间早晚,不管身份为何,只要进入这个虚拟的空间,就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以互相平等、交互的方式从事信息文化的制造、交流与利用。由于网络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入,使人们可以在毫无顾忌、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展现自我。在网络上,中职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主人的自豪感,而不受任何时空的约束,不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因此,中职学生产生这样的尝试心理是再正常不过了。
2.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当代中职学生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接受新事物快,对信息的敏感性尤为突出,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欲望。喜新猎奇是中职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网络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中职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
3.情感交流与自我价值感的满足心理 网络交往较之传统交往除具有空间的广泛性外,更具有间接性、随意性、隐蔽性和安全性。在网络交往中,交往双方往往不知对方的真实身份,可以吐露真情实感而无所顾虑,因而,中职学生极易获得为人处世的自我价值感。通过网络信息交流,中职学生的自我价值会得到确立,自我评价也会不断提升。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即自我价值感得到体现。中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得以确立,就会觉得生活富有意义,充满热情;相反,如果自我价值得不到确立,就会缺乏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这也正是部分中职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内部动机。
4.排解压力与宣泄情绪的减压心理 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与竞争使中职学生需要一个内心宣泄的对象和空间。而网络所提供的虚拟交往空间,恰恰满足了中职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这给中职学生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通过这一方式,他们可以宣泄被压抑的不良情绪,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使他们从日常的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因此,网络极易成为中职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上网成了中职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放松身心的一种有效方式。
5.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各种文化、思想、观念都可以在这里争鸣。这就为中职学生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文化、观念提供了平台。中职学生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缺少变化和新鲜感,难免产生单调乏味之感。中职学生上网正是为了寻求一种不断扩展的、更新的、能够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上网可以使中职学生走出校园的生活空间,了解更宽广的世界。
(二)消极的心理需求
1.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一般都带着某方面的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进入校园。由于家庭因素(贫困、父母离异等)的影响,他们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造成性格孤僻,害怕与他人共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为寻求心灵的解脱,往往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www.chuimin.cn)
2.从众模仿心理 学生普遍认为,进入中职以后没有了学习压力,缺少了父母的督促,因而感到十分自由。部分学生自入学开始便尽情放纵自己和追求享受。从心理学角度看,这部分同学进入中职后缺少了学习压力,丧失了求学的目标与动力,出现暂时的目标真空,导致刚入校园时无所适从。在外界的诱惑下极易产生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很自然地加入了网民的行列,客观上加剧了网民的增长。部分同学是因为中学时被管得太紧,产生逆反心理,进入中职后,便在网上拼命释放“天性”,一发不可收拾。
3.焦虑心理 中职学生情绪宣泄是一种重要的需求。而网络正好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宣泄情绪、放纵冲动的场所。具有社交焦虑的学生一般缺乏自信,回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环境能够给他们提供深层次交流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
4.畏难心理 很多同学在入校之初,基础差异很大,加上突然从初中阶段的学习模式变为中职阶段的学习模式,在对新环境的新鲜感消失以后,面对的是新教师、新课程、新方法和新手段,就会有很多知识接受起来很困难,便会产生逃课心理。加上有些学校在开学之初对课堂管理的不规范,为其逃课、旷课提供了方便,部分同学就选择了这个时刻上网,并开始迷上了网络。
5.求助心理 部分中职学生在上中职前基本上是由父母包办其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缺少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差;上中职后很多事情都要学会自己做,必然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烦恼。有些学生能够从同学和老师处寻求帮助,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压力,很快便能度过适应期;但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求助,转而向网络寻求帮助。
6.补偿心理 部分中职学生在入学后本想凭自己的优势,在中职展露才华,寻求心理平衡。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如愿以偿,使得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出现了矛盾。为缓和这种矛盾,便到网上寻求心理补偿,寻找心灵的慰藉,期望在网络中找到自我,并通过网络来满足自我。
7.逃避心理 中职学生进入校园后,希望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好集体,渴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渴望理解与支持。但中职学生在交往中存在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他人轻视而不愿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因个性自卑而害怕交往等现象,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的情况,因而感到压抑孤独,极易产生逃避心理。
有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一)网络的概念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图。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拉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在线影视、IP电话等的飞速发展。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至少包括多个功能独立的主机、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各种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
2023-11-07
(一)采取多样化的性心理教育形式为了帮助和引导中职学生科学地认识性,理性地把握性,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和形式。中职学生应认识到性发育是人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不可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成是低级下流的现象;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其次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参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满足心理需要并达到性心理平衡。......
2023-11-07
由于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网络交际迷恋、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情迷恋及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占中职学生网络迷恋群体的多数。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杨博士最早对网络依赖现象进行了研究。......
2023-11-07
1.网络对中职学生是非观念、道德意识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从人身攻击、不满言论、封建迷信、暴力色情、无聊信息到不受欢迎的垃圾信息和商业广告,应有尽有。......
2023-11-07
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它仅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家庭是影响中职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在家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2023-11-07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为意义而存在;而动物只为活着而活着,无理想、无追求,仅有本能的满足。人的生命具有双重性,一是肉体生命,二是精神生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的光荣。(三)实现生命价值与发展生命比较起来,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乃是目标中的最高层次。......
2023-11-07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值同步增长,职业教育的比重将大大增长。通过对国内近30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分析,每年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上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对。......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