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恋易上瘾,对身心造成伤害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恋易上瘾,对身心造成伤害

【摘要】:二是网恋易上瘾,影响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网恋存在的风险和代价,可能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网恋付出的代价在物质上主要表现为时间、金钱的消耗,而在非物质上则主要表现为感情的欺骗。正确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网恋”,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网恋作为网络交往的延伸,其本质是凭借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爱情方式,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可取之处。首先,网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职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其次,满足了中职学生部分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渴望,使一些性格内向、敏感、抑郁、自卑及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而不善于与异性交往的中职学生敢于在虚拟环境中表白情感,获得异性的认可。但是,网恋对中职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是网恋成功率低,易给中职学生造成情感挫折,而且网恋要想“网事成真”,可能要跨越比传统恋爱更多的障碍。许多网恋者坦言,网恋最初往往感觉刺激而浪漫,留在网上也许是一段美好的情感体验,但接触现实时极易毁于一旦。二是网恋易上瘾,影响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的距离效应和神秘感极易使中职学生上瘾,在网上停留的时间过久,会诱发心血管病症、肠胃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疾病,影响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三是网恋不利于中职学生的社会化。当沉迷于虚拟网恋中的中职学生回归现实社会生活时,往往会因为价值观不同而更加感到无人理解,越发陷入孤独的境地,从而陷入继续沉迷网络的恶性循环。四是网恋存在的风险和代价,可能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人们在网上进行网络情感交流,不仅可以把现实社会的种种规则完全抛开,而且可以模糊性别、身份,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游戏。网恋付出的代价在物质上主要表现为时间、金钱的消耗,而在非物质上则主要表现为感情的欺骗。

网恋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情感交往方式。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身份与隐藏性等,使中职学生在参与网恋的同时,产生了许多困惑和疑虑,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对中职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正确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网恋”,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1.家庭应增强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远离网恋的意识 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一个人从出生到走入社会,其间约有2/3的时间在家庭度过,家庭成员尤其是他们之间的言行举止会对中职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远离“网恋”的问题上,家长首先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要从思想上重视网络对中职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其寻找一些好的网站,以免误入“垃圾网站”;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做孩子的朋友,关注孩子心理、情感上的变化,特别是适当地支持和正确地引导孩子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正常关系,不去干涉和限制孩子的自由。(www.chuimin.cn)

2.学校要发挥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远离网恋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网络化时代,学校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的职责。学校要对中职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中职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使他们真正了解网络并不是爱情滋生或者存在的正常空间,它只是建立爱情关系的一种交流手段,网恋是否成功还要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学校还要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中职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职学生网恋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空虚,学校要为中职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扩大他们的生活交际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高雅,具有强烈思想性、启迪性、示范性、引导性的活动,形成宽松、民主、自由、奋进的良好校园氛围,激发中职学生的进取心,减少网恋现象。

3.社会要创设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远离网络的良好环境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中职学生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职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网恋现象与不健康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首先,要净化大众传播媒介,国家有关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大众传媒机构的监管和检查力度,严惩散布不良信息者,发挥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杜绝不良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其次,国家应加强对社会上各类网吧的监管,使网吧成为提供学生网上学习条件的健康场所;再次,政府应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机制,相关部门应着重从网络法律制度和网络道德制度两方面来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为中职学生网民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