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年恋爱中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

青年恋爱中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热恋中的青年人容易产生嫉妒、猜疑、不信任等复杂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青年人缺乏自信心,害怕失去心上人,而又未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恋爱关系尚不巩固。也就是说恋爱促进了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然而,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则会处于精神折磨之中。过度的猜疑、干涉恋人自由必然给自己带来烦恼,还可能导致爱情的破裂,甚至使某些恋人承受不了心理负担而轻生。

1.概念 恋爱是指一对异性之间产生强烈的喜欢、爱慕,发生爱情、建立爱情关系直到结婚的过程。这是爱情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恋爱是爱情的主要存在方式。

2.恋爱的过程 恋爱的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

(1)体会到性的魅力:青春期的男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情不自禁地开始关注异性,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引起异性对自己的关注。对于青年人来说,异性的容貌、身材、声音等任何信息,都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

(2)想象期:青年人被某个异性所吸引,便会浮想联翩。由于种种外界条件限制,或是一时还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就会不断在自己内心猜测、揣摩和设想,尤其会想象对方的兴趣、人品、性格、对自己的态度等,也会想象如何接近对方以及如何寻找机会见面的具体方法、可能的后果等。在这个阶段,一方既不了解对方的态度,也还未进入角色,是处在漂浮不定的恋爱阶段。如果以后仍没有机会与对方接触,则可能出现3种后果:一是情感转移或淡化;二是陷入“单相思”,心绪不宁,备受折磨;三是埋入心底,而长久难忘。

(3)发生爱情:根据现代青年异性之间相互交往的特点,一对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的男女,一般首先要通过集体或小组的交往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而逐渐离开群体活动,发展为一对一的约会。发生爱情的标志就是表白爱情,中国青年一般多是男性主动向女性表白。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女性主动向男性表达爱情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另外,许多青年也喜欢以含蓄的方式表达爱情,如眼神、态度、言谈、举止或通过写情书、互赠信物等。

(4)确立爱情关系:在这一阶段,一对青年男女经过相互的深入了解和认真的思考后,决定确定恋爱关系,即进入热恋阶段。明确了恋爱关系后,恋人们的心情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那种急切期待、焦躁或单相思式的想象,变成喜悦、兴奋、甜蜜,甚至得意的心情。热恋中的青年人容易产生嫉妒、猜疑、不信任等复杂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青年人缺乏自信心,害怕失去心上人,而又未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恋爱关系尚不巩固。

(5)结婚:恋爱健康发展的最后结果必然是结婚,结婚是取得社会法律承认的家庭形式。结婚把一对男女互相爱恋的情感的密切和亲昵推进到身心全面交融的新境地,从此成为终身的生活伴侣,共同创造未来的生活。

3.恋爱的作用

(1)恋爱对青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性冲动是青年男女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或有效的转移,对于调节性冲动有很大帮助。其次,恋爱是男女双方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适应的过程,有益于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发展自我。中职是青年进入社会的缓冲带,给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完成社会化角色,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在恋爱过程中,因为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对方而逐渐学会了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也就是说恋爱促进了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恋爱中两个人的深层交往能提高青年的交际能力,为以后适应更为复杂的社会人际交往打下基础。由此看来,中职学生恋爱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有很大帮助。所以有人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是人真正成熟起来的必经之路。(www.chuimin.cn)

(2)恋爱对青年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恋爱虽然有积极的意义,但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热恋会让人经历极端的、剧烈的情绪变化,使人时而高兴时而痛苦。过度的兴奋和悲痛均会加剧心理紧张,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然而,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则会处于精神折磨之中。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有些人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个别人甚至走上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加重。

由此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把握恋爱。如果恋爱生活是健康的、合宜的,那么它不仅能使青年男女在忠实履行爱情所包含的义务中,培养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责任感,而且能直接激励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去执行应尽的社会义务。相反,如果把握不好,恋爱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会浪费时间与精力、花费金钱,甚至会影响心理和生理健康。

4.恋爱的心理特征

(1)直觉性:是指热恋中的男女之间往往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顺眼和舒服,“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为此道理。这时容易出现“期望效应”,又称自我实现效应,即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所谓“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把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都打上爱情的印记,似乎它们都因为爱而更加光耀,但此时,也可能在学习和工作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差错。故应注意控制情绪,放开视野,利用爱情的强大动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排他性:是指相爱的双方都不愿意对方再爱其他异性或被其他异性所爱,每个人都只能同一位异性达到身心最深刻、最全面的融合。它表现为对意中人的专一执着、忠贞不渝的心理特点。这种特点对维持爱情的稳定长久非常重要。如果任由恋人与其他异性发展亲密关系,爱情就不可能稳固。这种排他性也是爱情专一性的表现,说明对待爱情应该严肃、慎重。但是排他性发展到极点会引起对恋人的猜疑,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中职学生较同龄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更好地捕捉人的心理活动轨迹,这也增强了发生猜疑的可能性。过度的猜疑、干涉恋人自由必然给自己带来烦恼,还可能导致爱情的破裂,甚至使某些恋人承受不了心理负担而轻生。因此,要处理好恋爱与友谊的关系。爱情虽然具有专一性、排他性,但也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允许对方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

(3)隐蔽性:是指言辞含蓄而富有诗意,爱在心头难以说出口。爱情发展到这个时期,往往是很含蓄、隐蔽的:言辞含蓄而富有诗意,行为隐蔽而富有德行,言谈、举止、表情、行为都体现了一个“爱”字。作为女性,往往希望对方能主动对自己说出“我爱你”三个字,但男性一般更愿意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的爱意。

(4)冲动性: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此时发生的许多事情与平时可能完全不同。同时,由于控制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与后果,因此恋爱中的人特别是热恋中的人要加强自身的控制能力,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因为恋爱而忘乎所以。

(5)波动性:恋爱中的人情绪变化很大,热可达到白热化,冷则骤降至冰点。高兴时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懊恼时垂头丧气。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故要通过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减少情绪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