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不仅是在种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到了人类阶段才形成的,而且在人类个体发展中,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步发展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年的时间。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为“客观化”时期。......
2023-11-07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生物遗传因素 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其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为重要。如对双生子与寄养子进行研究,一出生就离开父母的同卵双生子与在同一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相比,他们具有相同的基因与不同的环境,但他们在人格特质上很接近,这说明遗传是影响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2.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自然物理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表明,气温会影响某些人格特征出现的频率,如天气闷热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发生攻击性行为。此外,地理环境对人格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我国北方人大多豪爽,南方人大多细腻。总之,在不同自然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但自然物理环境并不对人格起决定性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文化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对于不太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社会容许较大的变异,但对在社会功能上十分重要的行为,就不容许太大的变异,社会文化的制约作用也更大。但是,若个人极端偏离社会文化所要求的人格基本特征,不能融入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可能会被视为行为偏差或心理疾病。(www.chuimin.cn)
4.早期童年经验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西方一些国家的调查发现,“母爱丧失”的儿童(包括受父母虐待的儿童),在婴儿早期会出现神经性呕吐、厌食、慢性腹泻、阵发性绞痛、不明原因的消瘦和反复感染,这些儿童还表现出胆小、呆板、迟钝、不愿与人交往、敌对情绪、攻击和破坏行为等人格特点,这些人格特点会影响他们一生的顺利发展,出现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
5.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具有生物遗传因素,也具有社会“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话不无道理。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己的人格,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6.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班集体、同学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也是学生人格成长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期望使学生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另外,学校是同龄群体聚集的场所,常对人格发展产生“弃恶扬善”的作用。
有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自我意识不仅是在种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到了人类阶段才形成的,而且在人类个体发展中,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步发展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年的时间。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为“客观化”时期。......
2023-11-07
指导语:本问卷共有88个问题,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是”或“否”的回答,在相应的方框内划“√”。每个问题都要回答,问卷无时间限制,但不要拖延太长时间,也不要未看懂问题便回答。......
2023-11-07
(一)采取多样化的性心理教育形式为了帮助和引导中职学生科学地认识性,理性地把握性,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和形式。中职学生应认识到性发育是人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不可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成是低级下流的现象;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其次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参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满足心理需要并达到性心理平衡。......
2023-11-07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他们强烈意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无病,体格健壮,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023-11-07
根据我国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智力正常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也是衡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中职学生人格的核心,能有效地支配其心理行为。......
2023-11-07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是中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四大基础,也是未来创造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中职学生加强修养,培养健康人格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活动,如团体辅导等,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概念,改善中职学生的自立意识。研究表明,成败经验是影响中职学生自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成功经验对个体自信有明显的影响。......
2023-11-07
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它仅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家庭是影响中职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在家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2023-11-07
人格特征会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观念和态度。也就是说,人格是通过影响一个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而对心理产生影响的。由此可见,健康人格对人的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反之,不健康的人格则会对人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健康人格是保障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