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摘要】: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要注意锻炼,每天要安排1小时的文体活动,使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三是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四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是要学会科学用脑,掌握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有些学生认为早上学习效率最高,有些学生则认为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这种情况下多用脑就会事半功倍。

在学习方法方面,前人总结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如“三到四边法”(心到、眼到、手到,边看、边批、边划、边写)、结构学习法、比较学习法等,都是学习中的珍贵财富。在借鉴前人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最佳学习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以提高学习效率为标准。掌握学习方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有所得。主动学习是很重要的,即不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讲授,需要学习的东西一定要学到。二要因人而异。有的方法适合于别人却并非适合自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都可能不一样。古语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任务、兴趣、爱好等),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做好笔记,课后复习,查阅参考书籍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听讲的同时,应及时记录教师所讲的重要内容及不懂的问题。做好笔记一方面有利于课后复习,另一方面有利于集中精力。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尤其是在晚上临睡前,对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在脑海里“过电影”,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后吸收。此外,还要学会使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各种参考书籍,补充课堂上、书本里已有的知识。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最常用的有效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 深刻理解的知识较容易记住,甚至终身不忘。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应力求领会事物的意义和实质,找出其内部联系和规律,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记得牢固、全面、精确。

2.有意记忆法 集中注意力设法记住必须记的知识,这就是有意记忆。而不经过努力,也没有明确目的地记忆,则是无意记忆。实验证明,有意记忆效果优于无意记忆。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提出记忆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记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边读边背法 试图将回忆与反复阅读结合起来,其记忆效果比单纯反复阅读直到背记好得多。如记忆外语单词、短语,读一两遍之后就应该尝试背记或默写。实验证明,用40%的时间进行阅读、用60%的时间尝试背记效率最高。背记等于自我检查,能检查出是否记住知识了。再读时就有重点地多下功夫。阅读和背记也可交替进行,这样有利于保持大脑神经的兴奋,防止大脑疲劳。

4.归类对比法 归类对比有利于加强记忆、熟练应用和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某些具有相似性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知识可以归类、对比记忆。

5.联想记忆法 记忆新知识时,可运用强烈的联想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想造成的印象愈强烈,则记忆愈深刻难忘。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如学习外语时,把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学,通过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容易把这些词记住。

6.组织记忆法 有组织的知识易于记住并能较牢固地保持。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目的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有助于保持在记忆中。对知识进行组织加工的前提是整理、分析、综合与加深理解。如编写提纲、绘制图表等都有助于巩固记忆,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广泛阅读,积极质疑,树立参与意识

中职学生需要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对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种学说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求理解,重运用,避免死记硬背。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中职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提倡中职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质疑,对各种问题及其答案提出假设。

(三)把握整体,注重联系,归纳事物本质

在中职学习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把各种知识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对待。孤立地去学知识是学“零件”而不是学“整机”。中职学生看问题的方法应当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抽象”。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形象思维也是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是以形象作思维的运动形式,以感情作思维的运动动力,并带有想象、联想和幻想的思维活动。概念、定理是严肃、抽象、呆板的但在学得活的人的心中是活泼、具体、生动、有感情的。在学习中要努力发掘知识的内在,要从感情上去理解知识。

(四)劳逸结合,预防疲劳,提高学习效率(www.chuimin.cn)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有些中职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从早到晚不停地看书、做作业,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长此以往甚至可能产生疾病,这就是不注意劳逸结合的结果。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要注意锻炼,每天要安排1小时的文体活动,使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三是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四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按时作息等);五是要学会科学用脑,掌握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有些学生认为早上学习效率最高,有些学生则认为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这种情况下多用脑就会事半功倍。另外,乐观而开朗的性格,适当注意饮食营养,都是保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

(五)调整心态,正确对待,掌握应试技巧

中职学生应重视考试,但不过分要求高分。要考得轻松,学得愉快。成绩并不能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准,更不能全面反映个人能力。要注意应试技巧的培养,具体有以下两方面。首先要做好考前准备,即有计划、有安排、有轻重缓急地认真复习。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使大脑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临考前几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进入考场。其次要有应付“怯场”的办法,考试时先做确有把握的题,后做难题,这样可以消除考试的紧张情绪。假如考试“怯场”,可设法转移注意力,使大脑兴奋起来,如想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或者是做几次深呼吸,使情绪稳定。

(六)总结经验,积极交流,培养学习能力

人不能只学习而不总结归纳,俗话说“温故而知新”。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效果如何,在总结中也会产生新的东西,启发人的大脑,从而不断地创新,丰富学习内容,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能封闭地学习,应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都在为对方提供着一定的信息,可以相互启发。因此,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它可以使你的认识面更广、知识更丰富、观点更深刻。尤其是课堂上与伙伴之间的互动,在轻松地交流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七)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

中职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同学和学长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同学身上,不仅可以了解到同学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与同学探讨问题增加对专业问题的理解。学长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尤其是本专业的学长,可以向他们请教课程的重点内容,学习时要注意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有用的知识或能力,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尽快达到目的。

2.老师 中职老师不仅是把学生带进专业学习的领路人,更是能随时解答学习专业和人生疑惑的长者。学生可以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与老师探讨成长中所遇到的困惑。

3.图书馆 是精神食粮的仓库。中职学校的图书馆为本校的各个专业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专业书籍和期刊资料。现代图书馆的藏书更加丰富,既有实质的书籍材料,也有电子类的期刊和书籍,其分类更加具体和明确,检索也更方便,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4.网络 是当今最便利、最快捷的学习资源渠道。通过网络,你可以了解到学校内外的更多信息,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朋友或网友的交流探讨感兴趣的问题,获得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多元的视角。

5.讲座 中职学生要珍惜聆听各个领域的学术讲座的机会,这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和科学的不同领域,拓宽视野。

6.校内校外的活动 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活动,校外的一些企业、事业单位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中职学生应该把握好这些机会,有目的地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与其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和见闻,使自己在校学习期间的收获更加丰厚。

中职学生重要的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能力。这有利于其充实地过完中职学生生活,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是受益匪浅。因此,不能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当代有两类学生是比较突出的:一类是所谓的“好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异、考试门门高分,可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却失去了方向,因为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而无用武之地;另一类是比较容易融入社会的学生,他们虽然成绩不如前一类学生好,但在事业上却成功了,总结其经验就两个字——实践。可见,光学习还是不行的,实践是关键,理论固然重要,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快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