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与心理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对学生施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影响。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中职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与老师的交往也是中职学生知识需求和获取的重要途径,老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交往,是学生多方面成长的条件。对中职学生来说,应从以下几点加强与老师的有效沟通。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2023-11-07
在中职校园中,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有时在某件事上与父母有不同看法顶撞父母,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有的同学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态度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带来很多苦恼,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影响中职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因素有以下两点。①两代人的心理差异:父母和子女在各方面表现出不和,主要是由年龄和阅历的不同而引起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有一句谚语说:“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很形象地描述了两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具体来说,在思想观念上,年轻人比较开放,喜欢追求新事物,易于接纳新观念,有较大的创造性倾向,但稳定性较差,而老年人则较为保守,讲求实际,不喜欢追求时髦,倾向于保持传统习惯。在行为方式上,年轻人爱突破传统习惯,讲究与时代接轨,灵活性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往往冲动而急躁,而老年人则做事谨慎、沉稳,讲求踏实,注重质量,不愿冒险,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以至“代沟”就无法避免地形成了。②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中职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感到自己一天天向成年人靠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总希望在家庭中处于“大人”的地位,希望父母像尊重“大人”那样尊重自己的意见和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看法。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总还是个“孩子”,由于习惯和责任,父母往往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管手管脚。过多的管教,有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觉得父母越来越“啰唆”,父母则觉得他们越来越叛逆。再加上和父母在心理、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受同龄伙伴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在许多方面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
“代沟”虽然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矛盾,但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其“跨度”是完全可以调节的,关键是矛盾双方保持必要的沟通。从做子女的角度来说,当你和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的时候,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与沟通。
1.理解父母 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因此对孩子可以处理好的事情有时也总是怀着不安的心情,生怕他们处理不当影响了前途。这在子女看来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但这是出于父母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这种由衷之爱。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有一次他父亲夜里要他背《梁惠王》,背不出就用竹板打他的手心。当他一边哭一边背的时候,坐在他身边缝纫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而且从呜咽着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对这位慈母的心情,韬奋是很理解的。他说:“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母亲为儿子受责而流泪,流着泪的同时,又盼望着儿子成才,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情呢?现在中职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是40多岁。他们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他们不仅自己勤奋工作,补偿着失去了的年华,而且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上不再经历那么多的坎坷、曲折。许多做父母的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尽可能地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就是因为他们盼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成长、早日成才。(www.chuimin.cn)
2.尊重父母 作为子女,在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甚至不同父母商量就自作主张地态度是不对的。最起码,对父母的意见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如果一听到父母的不同意见就反感,觉得“烦死了”,那怎么进一步去寻找共同的语言呢?有人觉得,父母讲来讲去都是“过去”的老一套。其实,“现在”总是从“过去”发展而来的,不了解过去就难以深刻地认识现在。俗话说:“家有一老,黄金活宝。”这就是因为人不能事事直接体验,许多知识都是从前人那里间接获得的。父母讲的“老一套”,正是他们自己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结晶,对子女具有宝贵的作用。中职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还刚刚起步,尽管独立意向的产生使他们不想事事依赖父母,但是毕竟社会阅历少,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虽然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往往存在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好走极端;他们虽然富有幻想,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在这种动荡不定的心理发展时期,中职学生就更需要父母的教诲和指点。
3.积极沟通 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那篇亲情浓郁的散文《背影》。作者在临别父亲送他上火车时,还曾暗暗讥笑父亲的“迂”,但是当父亲为了替儿子买几个橘子,费力地穿过铁路爬上爬下时,作者终于望着父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而且对自己先前的想法产生自责和追悔。我们在被其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不免有几分遗憾:为什么非要等到离别时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为什么平时不积极与父母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呢?但愿我们的中职学生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遗憾。我们应当经常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让父母帮助分析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出出主意。也可以同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的看法,这样在感情上融洽一致,思想上就容易消除分歧,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
有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与心理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对学生施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影响。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中职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与老师的交往也是中职学生知识需求和获取的重要途径,老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交往,是学生多方面成长的条件。对中职学生来说,应从以下几点加强与老师的有效沟通。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2023-11-07
毋庸置疑,有时身高、体形、容貌的不足确实会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影响我们的生活,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然会失败。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的不同结合,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抑制型(弱)4种类型,与希波克拉底提出的4种气质类型也是相吻合的,有着对应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观察分析病人的气质类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2023-11-07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活着是有意义的,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为意义而存在;而动物只为活着而活着,无理想、无追求,仅有本能的满足。人的生命具有双重性,一是肉体生命,二是精神生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的意义。我们反对脱离生命空谈“意义”,反对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的光荣。(三)实现生命价值与发展生命比较起来,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乃是目标中的最高层次。......
2023-11-07
(一)采取多样化的性心理教育形式为了帮助和引导中职学生科学地认识性,理性地把握性,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和形式。中职学生应认识到性发育是人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不可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成是低级下流的现象;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其次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参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满足心理需要并达到性心理平衡。......
2023-11-07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值同步增长,职业教育的比重将大大增长。通过对国内近30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分析,每年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上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对。......
2023-11-07
根据我国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智力正常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也是衡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中职学生人格的核心,能有效地支配其心理行为。......
2023-11-07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他们强烈意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无病,体格健壮,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023-11-07
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它仅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家庭是影响中职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在家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