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与父母的沟通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与父母的沟通

【摘要】:影响中职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因素有以下两点。“代沟”虽然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矛盾,但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其“跨度”是完全可以调节的,关键是矛盾双方保持必要的沟通。在这种动荡不定的心理发展时期,中职学生就更需要父母的教诲和指点。为什么平时不积极与父母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呢?但愿我们的中职学生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遗憾。

在中职校园中,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有时在某件事上与父母有不同看法顶撞父母,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有的同学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态度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带来很多苦恼,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影响中职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因素有以下两点。①两代人的心理差异:父母和子女在各方面表现出不和,主要是由年龄和阅历的不同而引起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有一句谚语说:“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很形象地描述了两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具体来说,在思想观念上,年轻人比较开放,喜欢追求新事物,易于接纳新观念,有较大的创造性倾向,但稳定性较差,而老年人则较为保守,讲求实际,不喜欢追求时髦,倾向于保持传统习惯。在行为方式上,年轻人爱突破传统习惯,讲究与时代接轨,灵活性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往往冲动而急躁,而老年人则做事谨慎、沉稳,讲求踏实,注重质量,不愿冒险,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以至“代沟”就无法避免地形成了。②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中职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感到自己一天天向成年人靠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总希望在家庭中处于“大人”的地位,希望父母像尊重“大人”那样尊重自己的意见和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看法。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总还是个“孩子”,由于习惯和责任,父母往往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管手管脚。过多的管教,有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觉得父母越来越“啰唆”,父母则觉得他们越来越叛逆。再加上和父母在心理、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受同龄伙伴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在许多方面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

“代沟”虽然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矛盾,但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其“跨度”是完全可以调节的,关键是矛盾双方保持必要的沟通。从做子女的角度来说,当你和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的时候,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与沟通。

1.理解父母 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因此对孩子可以处理好的事情有时也总是怀着不安的心情,生怕他们处理不当影响了前途。这在子女看来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但这是出于父母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这种由衷之爱。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有一次他父亲夜里要他背《梁惠王》,背不出就用竹板打他的手心。当他一边哭一边背的时候,坐在他身边缝纫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而且从呜咽着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对这位慈母的心情,韬奋是很理解的。他说:“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母亲为儿子受责而流泪,流着泪的同时,又盼望着儿子成才,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情呢?现在中职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是40多岁。他们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他们不仅自己勤奋工作,补偿着失去了的年华,而且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上不再经历那么多的坎坷、曲折。许多做父母的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尽可能地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就是因为他们盼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成长、早日成才。(www.chuimin.cn)

2.尊重父母 作为子女,在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甚至不同父母商量就自作主张地态度是不对的。最起码,对父母的意见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如果一听到父母的不同意见就反感,觉得“烦死了”,那怎么进一步去寻找共同的语言呢?有人觉得,父母讲来讲去都是“过去”的老一套。其实,“现在”总是从“过去”发展而来的,不了解过去就难以深刻地认识现在。俗话说:“家有一老,黄金活宝。”这就是因为人不能事事直接体验,许多知识都是从前人那里间接获得的。父母讲的“老一套”,正是他们自己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结晶,对子女具有宝贵的作用。中职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还刚刚起步,尽管独立意向的产生使他们不想事事依赖父母,但是毕竟社会阅历少,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虽然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往往存在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好走极端;他们虽然富有幻想,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在这种动荡不定的心理发展时期,中职学生就更需要父母的教诲和指点。

3.积极沟通 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那篇亲情浓郁的散文背影》。作者在临别父亲送他上火车时,还曾暗暗讥笑父亲的“迂”,但是当父亲为了替儿子买几个橘子,费力地穿过铁路爬上爬下时,作者终于望着父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而且对自己先前的想法产生自责和追悔。我们在被其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不免有几分遗憾:为什么非要等到离别时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为什么平时不积极与父母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呢?但愿我们的中职学生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遗憾。我们应当经常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让父母帮助分析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出出主意。也可以同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的看法,这样在感情上融洽一致,思想上就容易消除分歧,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