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及积累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及积累

【摘要】:(一)展示人际吸引人际吸引关键是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应是人的品德、修养、才学等诸种素质的展示,这全依赖于平日的积累。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把打开交往大门的无形钥匙,因为第一印象常常影响到交往能否继续。这些都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能和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很多矛盾的产生就是没听出对方的真实意思,导致沟通不良。首先,人际交流中的真情实感,是无法用标准天平称出来的。

(一)展示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关键是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应是人的品德、修养、才学等诸种素质的展示,这全依赖于平日的积累。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把打开交往大门的无形钥匙,因为第一印象常常影响到交往能否继续。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仪容、仪表、语言、动作,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凭借丰富的知识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渊博的知识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仪表端庄 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外貌及外表的修饰,尽管人们都知道“以貌取人,失之于人”的道理,但在公共场所,大家都愿与衣着整齐、仪表大方的人在一起,没有谁愿意接近一个衣冠不整的人。

2.表情自然 表情不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和修养,还可以弥补自身的一些先天不足。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从心理上放松自己,表情要自然。

3.谈吐文雅 与人交谈时,要注视对方,以表示自己在认真地听,赞成就点头示意;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需要提问时可以问,但不要问他人不愿意讲的隐私。

4.行为举止得体 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内在气质、修养的表现。如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

人际交往中增强人际吸引力的要点

美国成功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介绍了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增加或保持喜欢或吸引的心理品质或人格特征的要点,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2)尽力记住别人的名字。

(3)做一个好听众而不是演说家。

(4)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5)经常让别人感觉到他很重要。

(6)避免当面伤害别人的感情。

(7)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

(8)不要总显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9)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www.chuimin.cn)

(10)永远保持同情心。

(二)真诚待人,学会宽容和信任

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会有进一步的合作和交往。在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在平等互助基础上学习、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对方的长处与不足。为了实现目标,大家要学会商量、等待和忍耐,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和信任,学会说明和劝告,学会倾听和接纳,学会坚持和拒绝。这些都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能和态度。

(三)学会“拒绝”

在人际交往中,明确、正当地“拒绝”可能会伤害或冒犯别人,但是明确的拒绝是给对方传达清晰的信息,而非草率的承诺,拒绝比说谎和敷衍好得多。但在明确拒绝他人的同时,尽可能采取和蔼可亲的方式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让对方在接受拒绝的同时,也缓解了情绪。

(四)学会沟通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即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思想)。要适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适时是指合适的时机,有效是指客观、准确、精练地表达以致对方正确地理解所表达之意。

1.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的基础是要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是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言沟通牵涉用词、语音、语调等几个方面。在表达时,首先不同的话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其次,相同的话在不同的语音、语调下,也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说话,就是交往能力的体现。

2.倾听与理解能力 听与倾听是不同的,倾听是用心在听。在人际交往中,很多矛盾的产生就是没听出对方的真实意思,导致沟通不良。

3.肢体语言 指手势、眼神、表情、身体姿势等所表示出的内在含义。在沟通过程中,要会用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告诉对方你的意思。

(五)理性交往

1.公平意识 常常有同学倾诉自己的好朋友变心了,自己对他那么好,他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这太不公平了。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太注重公平,就不可能成为好朋友。好朋友分得那么清,我为你做了什么,你为我做过什么,这种公平只能用自己心中的那杆秤来衡量。首先,人际交流中的真情实感,是无法用标准天平称出来的。其次,用“付出等于回报”这种想法去和他人交往,也不可能交到朋友。

2.开放深度 有些同学,刚与一个人开始交往,在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过分信任对方,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一切告知对方;有的同学与其他同学相处几年,大家却很难了解他,这也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深入。对于同学或朋友,开放自己的心灵空间,一般来说是随着交往的深入而逐步加深的,对于不熟悉的人,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开放深度。

3.情感与行为 朋友之间可以感情很好,但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整天“黏”着自己,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必时时刻刻在一起,应当允许彼此有自己的秘密和不同的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