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与成果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与成果

【摘要】:根据我国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智力正常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也是衡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中职学生人格的核心,能有效地支配其心理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仅要看个体心理的客观表现,也要注意个体心理的主观感受。而且,任何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它随时代变迁而变化,随文化背景不同而有差异。根据我国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

1.中职教育学习、生活的适应 进入中职学校后,要能够积极完成由中学生向中职学生角色的转变,承担起相应的使命和责任,适应中职教育的学习特点和方法,适应各种人际交往,适应中职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些刚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独立生活能力太差,或者不适应中职教育的学习方法,或者不适应异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等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订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

2.智力正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也是衡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要真正衡量中职学生的智力,关键还在于:①看其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效能。发挥了效能的智力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准确性、观察的敏锐性、记忆的良好性和注意力的稳定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②看其是否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意向;能否不断接受新事物。③看其有无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④看其能否保持学习的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⑤看其能否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从学习中体验满足和快乐,以及有无探索兴趣,能否发挥自身的潜力等。要求各种因素在其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标准是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包括正性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自己,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4.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中职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较高的自觉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勇于直面现实,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溺于虚无缥缈的幻想。

5.人格完整 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健康的人格特征是有机统一的、稳定的。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即一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协调一致,表里如一。

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中职学生人格的核心,能有效地支配其心理行为。心理素质高、人格健康完整的中职学生有相对稳定的人生观和信念,能把自己的理想、目标、需要、愿望和行动统一起来,凡事能从乐观的方面去考虑,具体表现为理智而不冷漠,多情而不滥情,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具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等个性特征。

6.身心感觉良好 身心是一个整体,自我感觉是否良好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条件。自感精神旺盛,神清气爽,身心愉悦,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自我的心理需要基本上能得到满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www.chuimin.cn)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中职学生总的心理特征是正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在思想上、行动上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正处在人生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阶段,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等。

8.社会适应正常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对客观现实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现实,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9.正确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接纳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自我意识正确的中职学生自我评价客观,能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机体状态、认知水平、行为表现,了解自己的气质、人格和能力;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悦纳自己,关心自己,自尊、自重、自强、自制、自爱,谦而不卑,胜不骄、败不馁,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既不妄自尊大地做力所不及的事,也不妄自菲薄随意放弃可能发展的机会;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或生理上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不回避,安然接受,而不形成心理上长期的紧张和不安,不过于自责,自暴自弃。

10.乐于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中,每一个人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爱、关心、尊重等交往性活动的需要,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对食物、性等的生理需要。一个人人际交往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生活的质量和事业的成败,因为人际交往状况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交,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联系和协作,因而,人际交往在事业成功和生活美满上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能用尊重、信任、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在群体中,具有合作与竞争的协调意识,既不强迫别人的意志,又能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既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又不随意附和他人,能适当地听取他人意见,跟异性同学能保持热情而理智的交往,在交往中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相对开放的衡量尺度和一般要求,仅仅反映了中职学生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心理状态,而不是最高境界。我们可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尺度,它不仅提供了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还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个中职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为之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追求自己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更积极的状态,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