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大疫情期间的固体废物应急管理手册: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南分析

重大疫情期间的固体废物应急管理手册: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南分析

【摘要】:1.政策法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图2-1医疗废物管理活动简图图2-2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法规体系框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技术规范和方法指南医疗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如下技术环节∶分类、包装、贮存、收集和运输、集中处理处置,以及相关消毒操作。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管控的危险废物,其废物代码为HW01,危险特性包括∶感染性(Infectivity,In)和毒性(Toxicity,T)。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我国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确定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原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和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或者联合制定了配套_文件,对开展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消毒以及监督等管理活动(图2-1)进行规范化要求,这些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方法指南、应急管理法规和文件构成的法规体系框架如图2-2所示。

1.政策法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图2-1 医疗废物管理活动简图

图2-2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法规体系框架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于2003年8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2003年10月15日发布)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1号,2004年6月1日施行)

《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国卫医发〔2020〕3号,2020年2月24日发布)

2.技术规范和方法指南

医疗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如下技术环节∶分类、包装、贮存、收集和运输、集中处理处置,以及相关消毒操作。这些技术环节均有技术规范或方法指南指导其规范化操作。

1)分类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2003年10月10日发布)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于2016年6月14日修订公布)

2)包装和警示标志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 421—2008代替环发〔2003〕188)

3)贮存、收集和运输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 19217—2003)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6月22日发布)(www.chuimin.cn)

4)集中处理处置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技术文件HJ—BAT—8,2011年12月)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T 177—2005)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 19218—2003)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HJ 561—2010)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276—2006)

《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228—2006)

《医疗废物微波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229—2006)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8号公布,根据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国家标准,2019年11月12日征求意见)

5)消毒

上述各环节中涉及的消毒要求执行参照以下规范。

《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7号,2002年3月28日颁布)

《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

《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