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计算机教学常用方法及云技术创新

计算机教学常用方法及云技术创新

【摘要】: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已形成“以任务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特征。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任意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启”,从而使学生中获得“发”。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洁生动的口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叙述、描绘、解释和推理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述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并指导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根据计算机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在相关设备的帮助下,他们可以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讲授不仅要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还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联系起来;第二,讲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第三,讲授应具有启发性;第四,讲授要注重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有吸引力,清晰、准确,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并且音量和语速要适中,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教师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主动性和连贯性,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时间。但其明显的缺点是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成为满堂灌。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将重点放在以任务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上,在强大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应用学习资源,独立探索和学习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实践。“任务驱动”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它需要“任务”的目的性和教学情境的创造,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真正的任务。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独立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提出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方便学生逐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开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梳理思路,建构知识体系,进而采用准确的方法,一步步完成一系列“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训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持续性的获得成就感,并且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逐渐形成认知心理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自主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已形成“以任务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特征。

(三)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并基于一定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过程的客观情况来指引、开导、启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思考,并且主动的付诸实践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任意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的“启”适用于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发”适用于接受知识的学生。所以启发式方法是通过老师外在的“启”,而实现学生内在的“发”的一种教学艺术。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启”,从而使学生中获得“发”。

教师应从日常教学工作入手,学习教学方法,总结和逐步积累教学经验,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传播知识理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每个教师也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课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递进教学法

分层递进式教学是指一种集体形式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差异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根据不同任务的完成情况,以鼓励为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然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分层递进式教学消除了传统教学中运用单一固定模式培养学生的弊端,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因材施教注入了深刻的内涵,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层递进式教学策略已在相当多的学校中得到广泛推广,各种分层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异质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为高年级专业教学的主要手段。(www.chuimin.cn)

(五)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是一种在教学中故意将同一种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面或者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以区分它们的异同点和优缺点的教学方法。它在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在实施比较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坚持“参与式”教学,为学生留下“教学空白”和“教学间隙”,以便学生找到差异,得出结论,实现比较教学最优化

比较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领域。它在学习方法的内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加深记忆力,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比较方法广泛用于计算机教学,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编程语言和硬件组装的教学中,均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方法。

(六)演示法

演示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展示各种物理和视觉教具或进行示范实验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知识,并且掌握知识。与其他抽象科目不同,计算机教学更直观。同时,该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我们盲目地解释理论并与现实脱节,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无聊,甚至感到厌烦。演示方法可以突破空间障碍,丰富学生的感知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特别适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七)讨论法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阐述各自意见、共同讨论、相互启发、群策群力等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在讨论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准备;讨论问题应该清晰明确,适当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并传达自己的意见;每次讨论结束时,要做一个总结。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八)实践法

实践教学法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指导,通过案例分析等有效实现实践教学的模式。通过实践教学,将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引入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践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教学优势,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更有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方法的效果,这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