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德育的理性思考。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功利化倾向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后果。另外,学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意志。......
2023-11-07
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大,自尊心较强,只要教师弄清情况,了解原因,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一般认为,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
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达到这个目的,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经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训斥和惩罚、同学的指责和嘲笑。他们对教师、家长、同学存在着疑惧的心理,对立的情绪,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改善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用诚心、爱心去感化学生,消除情绪对立。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自尊心是个人要求得到他们或集体的承认、尊重的情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自尊心与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教师还应运用集体的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影响并教育产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
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对训斥已经习以为常,一般的谈话、劝说、批评不大见效。教师要抓住引起他们的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触动其心灵的震动,使其感受到舆论与良心的谴责,认识到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其醒悟。在此契机上讲究谈话艺术,纠正其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念,增强其是非感,提高其道德认识。
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开始认识到错误,有了改正错误的愿望,并在行为上转变。转变过程可能有反复,教师应该积极关注,不仅要导之以行,更持之以恒,养其成性。实践证明以下方法比较有效:
(1)环境调整法。环境的适当调整更换,有利于学生去掉旧习惯,巩固新习惯。
(2)活动矫正法。不良品德行为是在不健康的活动中形成的。用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文艺型活动、体育型活动、劳动型活动、行为养成型活动可以消除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巩固新的行为。(www.chuimin.cn)
(3)行为强化法。运用多种强化法,巩固新的道德行为。既要重视外部强化,又要重视内部强化,既要多用正强化对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奖赏,也要恰当运用负强化,多错误给予否定批评;既要及时强化,也可适当运用延缓性强化。
(4)榜样引导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模仿性特强,榜样对矫正不良品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榜样人物对学生的亲切性、可学性与感染性,增强学生对榜样的理解、认同与效法。
(5)行为考验法。考验是一种信任的表示,可以激起学生的尊严感,从而坚定改正不良品德行为的意志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要一个有过偷盗行为的工学团学生带着枪,骑着马为工学团取钱,考验与锻炼他的意志力。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考验,但是要将坚强意志的考验与冒失蛮干区分开。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来强化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矫正期间的行为,帮助学生改变旧行为,建立新的品德行为,促使其稳定化、习惯化、个性化。
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心理教育活动热,如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一时间,心理教育也逐步走进了大学和中小学,许多人甚至认为心理教育能解决人们的一切困惑。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要求将学校传统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的呼声日高,一些教育者试图用心理教育来解答学校传统德育工作遇到的许多需要解答却又难以解答的问题,并有理论工作者在理论上阐述了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结合的理论依据,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些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使得在方法上两者可以互资借鉴,但笔者认为两者在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和运作方式上还有很强的不可调和性,片面强调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带来的两个问题,因此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结合应该缓行。
有关创造性德育的探索的文章
1.学校德育的理性思考。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功利化倾向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后果。另外,学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意志。......
2023-11-07
而学校传统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学校传统德育活动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是为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服务的。学校传统德育活动工作在某种意识上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
2023-11-07
1.强化教科研究意识,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为了更好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学校多次聘请省、市教科所有关专家来校为教师们作教研教改及素质教育的专题报告、讲座。目前在英语、语言数学工具科和一些基础科成立了教改实验专题小组,开展学科教改实验。目前,学科“寓德于教”的教改工作进一步在各学科中推开。今年十一月份我校为在福州召开的“'张思中教学法'全国研讨会”开了公开课,受到与会代表们的好评。......
2023-11-07
在培养创造意识、创新精神方面,德育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任务。如同贝弗里奇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创造者应有的开拓品格是:“事业心和进取心;随时准备以自己的才智迎战并克服困难的精神状态;冒险精神;对现有知识和流行的观念的不满足;以及急于试验自己判断力的迫切心情。”培养创造感,德育有着自己的优势。在创造性活动中,明确的目的是首要的意志品质。......
2023-11-07
品德不良是指个体具有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表现为个体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有轻微的犯罪行为。矫正学生品德不良的方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了解导致其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矫正方法。......
2023-11-06
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在高三毕业班,我们还把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5.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成功,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023-11-07
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统一于德育范畴之中,又各有其独特的内涵。目前学校传统德育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这一概念涵括了提法上的心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做法上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以及普及性的心理知识教育等。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却忽视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学生身心发展更为密切的心理教育部分,因此,心理教育的提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023-11-07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努力创设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其次,处理好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五育之间的关系,使用权之协调节器发展。同时还组织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我们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素质教育差距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面对初招改革新形势,加强学习,加大改革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为构建有特色福州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