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一种极其狡猾的捕食者——被称为南极洲的“狐狸”。豹海豹看起来无忧无虑,经常可以在近海发现它们,但任何试图进入水中或离开水面的企鹅,都可能在那里遭到水下海豹的伏击。相比成年海豹,幼年豹海豹更喜欢吃磷虾、小鱼和乌贼,而当它们长大后,便转而以捕食企鹅和其他海豹为生。豹海豹在陆地上的身手并不是十分矫健,如果企鹅能够爬到岩石上,它们就有机会脱离险境,否则海豹就会将它们生吞活剥......
2023-10-16
说起螳螂,大家都会想到它们特有的一对捕获足,那是螳螂捕食的杀手锏,也为它们赢得了“虫国猛虎”的美誉。
螳螂是冷面杀手,无论比它们小还是比它们大的昆虫,它们都毫不畏惧,“挥刀就砍”且速度极快,整个捕猎过程只需0.05秒。
螳螂不仅习性凶猛好斗,而且捕食方式也诡诈多变。螳螂的拟态为它们采取突然袭击提供了便利条件。分布在热带地区的黠螳螂,常将前足拟态成花瓣状,然后偷偷埋伏在树叶和花丛中,乍一看就像一朵盛开的紫白色的兰花,许多前来采蜜的昆虫就这样被它们吞到了肚子里。有一些螳螂喜欢拟态成树叶和树疤,守候在黄蜂经常出入的地方,往往能出其不意地将黄蜂捕获。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身体呈绿色,头部有一扁平突起,光滑明亮,当它们伏在草丛中时,头部的突起物就像一滴露珠那么晶莹透亮,能吸引大批昆虫前来解渴,结果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螳螂的美食。(www.chuimin.cn)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对螳螂捕食的场面作过详细而精彩的描述:“螳螂发现了一只灰色的大蝗虫,它突然摆出了可怕的姿势:张开翅膀,斜斜地伸向两侧,后翅直立,看起来就像船帆一样,身体上端弯曲得像一条曲柄,并且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它们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在后面的四只足上,身体的前部完全竖起来,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蝗虫只要稍稍移动,螳螂也会随之转动它的头。这种举动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使对方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并且不战自败。果然,蝗虫这种昆虫世界中的跳高、跳远冠军,此时似乎忘了逃走,而只是傻愣愣地趴在原地,甚至还会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当螳螂可以够得着它的时候,就用两爪出击,两条锯子似的前足重重地压下去,这时蝗虫再抵抗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最终成了它的猎物。”
有关动物本领的文章
它们是一种极其狡猾的捕食者——被称为南极洲的“狐狸”。豹海豹看起来无忧无虑,经常可以在近海发现它们,但任何试图进入水中或离开水面的企鹅,都可能在那里遭到水下海豹的伏击。相比成年海豹,幼年豹海豹更喜欢吃磷虾、小鱼和乌贼,而当它们长大后,便转而以捕食企鹅和其他海豹为生。豹海豹在陆地上的身手并不是十分矫健,如果企鹅能够爬到岩石上,它们就有机会脱离险境,否则海豹就会将它们生吞活剥......
2023-10-16
华南湍蛙有趣的是,当我蹲下来拍蛙的时候,由于使用头灯与手电,因此常有飞虫受到这些人工光源的引诱而飞来,无意中为湍蛙增加了捕食机会。我亲眼见到一只湍蛙迅捷无比地捕食飞过的细小蚊虫,而且是接连两次。迄今为止,我所拍到的最难得的一张蛙类照片,就是华南湍蛙捕食的瞬间。说时迟那时快,湍蛙迅速张开大嘴,欲吞食虫子,而这虫子居然反应极为灵敏,当即张翅垂直起飞,逃过一劫。......
2023-10-30
有一种被称做“豺狗”的动物,非常狡猾凶残,善于群体捕猎,且配合十分默契,猛兽看到它们都会躲让不及,堪称“山中之王”。豺狗非常狡猾,当它们发现幼小的羚羊时,不会直接对其发起攻击,而会先向母羚羊发起挑衅。这也正中了豺狗调虎离山的奸计。豺狗是山林一霸,然而,在举止斯文、行动笨拙的大熊猫面前,它们却很少占到便宜。豺狗袭击大熊猫时,大熊猫只需用前脚将头抱住,全身紧缩成一个大圆球,然后一骨碌滚下山坡。......
2023-11-07
小岛与暗礁都渐渐远去,鲭鱼群忽地一阵慌乱,原来是五六只鼠海豚浮到水面来换气,恰好钻进了鲭鱼队伍中间。鼠海豚本在海底沙地,翻掘藏在里面的玉筋鱼为食,它们一发现自己钻进了鲭鱼队,立即噘起尖嘴,冲向这些小鱼,轻易便捉住了几条。但整队鲭鱼迅即惊走,鼠海豚并未追赶,它们已经吃饱了,饱得不想跑了。沙鸥早早起身,自沿岸小岛的居处前来巡游大海。......
2023-10-18
大海鲢闪闪发亮的银色侧腹往往会暴露它们的行踪,令鲻鱼们望风而逃,整个鱼群都会一起游走。鲻鱼从海面上鱼贯而出,就像发生了大爆炸一样,它们绝望地想要躲避水下的捕食者当鲻鱼抵达佛罗里达州南端时,从捕食者口中逃脱的成年鲻鱼便会来到温暖的墨西哥湾流中产卵。鲻鱼洄游的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成群的鲻鱼涌入佛罗里达州的沿岸水域,它们看起来就像漂浮在水面的原油一样,偶尔溅起的白色浪花暴露了水下鱼儿正在进行的群戏......
2023-10-16
夜行性,昼伏于林间地面枯叶堆中或树干上,也称“贴树皮”,体色和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黄昏和夜间在空中回旋飞行捕食,飞行快速而无声,边飞边张开宽阔的大口如捞鱼般捕食蚊、蚋、夜蛾、甲虫等昆虫。直接产卵于苔藓地面上,窝卵数2枚,雌雄亲鸟共同孵卵,孵化期16~17天。分布与居留分布于亚洲东部至南部。在我国多为夏候鸟,自黑龙江至海南均有繁殖,藏东南和云南西北部的种群为当地留鸟。......
2023-11-03
最近一期的《科学》杂志中说,野生动物界中也有一群和人类一样非常出色的“老师”——海岛猫鼬。海岛猫鼬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生活在非洲南部贫瘠的土地上。研究人员在非洲对海岛猫鼬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这种动物会“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开设捕食“课堂”,而且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活动是以教学为唯一目的的。......
2023-11-07
夏羽上体呈深褐色,头顶黑褐色,两颊至颈侧、前颈为栗红色,上胸灰色,腹部白色。因体圆而能够潜藏水中,仅露出头颈呼吸,状似鳖,故俗称“王八鸭子”。通过频频潜水捕食小型水生动物。繁殖期在5—7月,常衔取芦苇、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茎叶为材料筑巢于浅水处的水草丛中。......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