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动物体色:保护作用与环境适应

动物体色:保护作用与环境适应

【摘要】:非洲的橙色桦斑蝶体表有明显的黑白斑点,在阳光下飞舞时,不会受到鸟儿的袭击。原来,桦斑蝶的体内含有一种心脏毒素,鸟类吞食后就会引起严重呕吐。动物不仅有和生活环境相协调的体色,而且有的动物还能随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体色。动物这种同生活环境相协调的体色,对动物本身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也叫保护色。

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各种动物,它们的体色也是不一样的,并且各具特色。

绿色的蝗虫、蚱蜢,常常在绿色的草丛中跳跃、飞动,而灰褐色的蝗虫和蚱蜢,则常在褐色地带栖息或活动。

蚜虫蔬菜、瓜果类植物为食,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蚜虫的身体为绿色,蔬菜、瓜果类植物也是绿色,所以,当它们趴伏在绿叶上时,很难被发现。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专以蚜虫为食。瓢虫中,除了十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外,大都是益虫。瓢虫身上覆盖着瓢形的甲壳,上面点缀着黑色的斑点或美丽的花纹,十分醒目。它们的体色和环境不协调,为什么没有被淘汰呢?一来,它们是益虫,人们会有意识地保护它们;二来,瓢虫的腿关节处能分泌出一种臭液,加上它们那特异的体色,是对鸟类的一种警告:这种颜色的昆虫,很臭,不能吞食。瓢虫因此得以繁衍、延续。这是动物对环境另一种适应能力的体现。

有些蛾、蝴蝶的体内含有毒素,体表的颜色也很鲜艳,这些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非洲的橙色桦斑蝶体表有明显的黑白斑点,在阳光下飞舞时,不会受到鸟儿的袭击。原来,桦斑蝶的体内含有一种心脏毒素,鸟类吞食后就会引起严重呕吐。

有些蝴蝶本身没有毒,但是长得和含有毒素的蝴蝶十分相似,这是一种拟态。鸟儿以为它们有毒,也不会去捕食它们。这些蝴蝶就像鱼目混珠那样,巧妙地避开了天敌。(www.chuimin.cn)

动物不仅有和生活环境相协调的体色,而且有的动物还能随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体色。比如青蛙的肤色就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和早春时节,它们的身体呈深褐色,到了仲春,逐渐转为绿色,秋季又变成褐色,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深。这就是青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而练就的自我保护本领。

动物这种同生活环境相协调的体色,对动物本身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也叫保护色。

还有的动物会利用保护色来伪装自己,骗取猎物。蛇类一般靠嗅觉来主动捕食猎物,但有些身体呈褐色的蛇,则喜欢守株待兔。如有的蝮蛇常盘成一圈,看上去就像一堆土灰色的狗屎,以此来迷惑猎物,使猎物放松警惕,便于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