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活动设计应用效果分析及整合应用研究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应用效果分析及整合应用研究分析

【摘要】:虽然此次实验持续时间较短,但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后,对HTML语言的应用已很好掌握。问卷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的态度和效果,在教学结束之前对参加此次实验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在方式评价方面,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对自主学习的评价和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此次实验,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善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1)实验过程评价

笔者以管理员身份进入平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机选取六个学习小组对其进度进行记录(见图7.9)。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小组实验进度体现多样化。由于学习者在实验准备中对基础知识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够很快完成相应的活动,参与度较高。但dx02小组在“表格、属性和字体”实验活动部分停留了较长时间,通过访谈得知,他们通过“学前交流”确定作品主题之后,开始分工搜索资料,花费了一些时间。而其他小组则是在完成涉及基础知识的实验活动后,开始制作作品。由此可知,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把握实验进度,充分发挥其自觉性和自主性,满足其多样化学习。

图7.9 部分小组实验进度记录

(2)学习效果评价

参与实验最终评价的主体包括任课老师以及16个小组所有成员,评价依据为一量表,笔者分别从内容、版面和技术三个方面对学生作品得分进行统计:以每个方面总分60%为合格,60%~85%为良好,85%~100%为优秀划分三个等级,得出每一等级百分比分布(见图7.10)。

图7.10 学生作品分数分布

图7.10表明了学生在参与HTML实验教学后,整体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评价量表所有学生作品均已合格。在所评定的作品中,优秀者平均占据总数的三分之一,平均10%学生在一般,而在中上游阶段的学生占绝大一半。从内容掌握、版面设计、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分析,可见学生对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优秀作品已达37%,90%作品中导航清楚且富有层次,链接紧扣主题,网页中精美图片、flash动画、音视频均有体现。其次是版面设计和布局,87.5%的作品不仅区域划分合理清晰,不同区域中的元素(如图片、背景色、文字)搭配新颖,风格别致,这样呈现的信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与前两者相比,学生最需要强化补充的部分是内容。此次实验由学生自主选题,整体主题体现出多样化,如中国美术简史、筑神网站、班级网站等,这在内容选取上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74%的作品不仅做到了图文并茂、富有吸引力、有指导性,并对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加工。

虽然此次实验持续时间较短,但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后,对HTML语言的应用已很好掌握。通过三方面横向比较,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学习,学生实验过程可以在线完成,增加了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并且可以获得教师的实时指导,这些有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方面需要通过实验活动设计来得以补充和加强,如可以加入相关内容涉及较好的网页案例作为一次活动单元

(3)问卷调查分析(www.chuimin.cn)

为了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的态度和效果,在教学结束之前对参加此次实验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课堂上老师发放问卷,学生完成后及时收回。调查内容包括知识内容、技能、学习效果及方式评价三个方面,采用结构型与无结构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7.1所示。

表7.1 问卷结果

表7.1表示的统计结果表明:

在知识内容方面,问卷从表格代码、文本图片、超链接和综合运用四个方面展开,考查学生对其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由上表可以发现,大部分被试认为对HTML语言中表格、文本、图片、超链接等有了很好掌握,但未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从这一信息,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验的完成和知识的获取,并使课堂学习与在线实验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在技能方面,问卷从资料搜集、网页美工和网页布局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对于第一个方面,所有被试认为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认为这种实验方式有利于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48.8%的学习者能很快很准地找到信息,51.2%的学生能够找到,但需要用一段时间。在网页美工方面,85.7%的被试在设计网页时均考虑到了网页访问对象特征、内容与主题相符及整体视觉效果等因素,而且18.3%的被试不仅有此意识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实现了。在页面布局方面,88.3%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作品在实验所给案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由于此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优越性就更加明显,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满足其求知欲,在自己有创意的实验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在方式评价方面,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对自主学习的评价和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三个方面展开。62.8%的被试认为此次实验中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并提升了自身的合作精神,与个人实验相比,更有利于促进任务高效完成,并且学会了正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62.8%的被试认为通过利用实验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资源,自己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些均实现了实验教学培养人才能力结构中较高层次能力的特点。

在教学评价方面,接近80%的被试认为此实验活动序列设计合理、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任务粒度适中,其中44.2%的被试充分肯定了其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作用。因此,使用LAMS平台辅助实验教学,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可以充分体现其优越性,使学生通过参与经过逻辑排序、有机整合的活动序列,逐步完成意义建构。

通过此次实验,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善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此模式中两者不存在主从关系,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实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和相互促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主题,制定实验步骤和方案,选择性地利用实验教师提供的资源;有一定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评价多元化,从多种维度、多个视角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方法、过程和目的上均体现出了多样化。因此,此模式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实施案例。

虽然本实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对华中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实验,样本较小、实验时间较短,不能全面排除非实验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