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整合应用研究成果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整合应用研究成果

【摘要】:活动粒度,以及活动与资源、环境等融合成为学习活动序列化与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学习活动角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实践研究迫在眉睫。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模式的意义及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资源有效应用问题的解决目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标准化的学习资源具有共享、重用和互操作等特性。已有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学习对象模型(LOM)、内容包装规范(CP)、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等,通过信息模型、描述和实践指南等定义从技术层面部分解决了资源的可重用问题[1][2]。然而,这些规范假定学习者处于自主的、接受的学习模式,缺乏对群体的、协作的、基于活动的学习模式有效支持。SCORM标准虽定义明确的学习对象,并能对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提高平台与课件的交互能力;但其架构只关注了互操作和资源重用问题,并没有为学习设计提供针对性帮助,即难以支持不同的学习活动和模式。已构建的学习环境(系统)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内容”到“学习”,再到“学习内容”管理的发展历程。三者都过于强调“内容”或“管理”,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机制独立于教与学的活动,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具体教学环节的跟踪和支持。已制作和创建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但使用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应用到学习与教学过程中[3]。因此,已有的资源和环境设计难以满足有效学习的需求。

学习活动具有可序列化、监控和共享等特征,是学习设计的核心思想。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是利用工作流技术处理各种活动过程,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实现细化的学习任务或问题与学习环境、资源等有效组合[4]。学习活动序列化使得教学设计思想可以被重用和共享,学生可开展主动学习,以及学习过程可以被监控。活动粒度,以及活动与资源、环境等融合成为学习活动序列化与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003年2月,IMS组织在教育建模语言(EML)基础上发布了学习设计规范1.0版本,并对资源相关规范作了整合和扩展。目前,基于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出现了如UNFOLD、LAMS、RELOAD等支持工具[1,9];国内,北京师范大学研制了支持学习活动序列生成、编辑和运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平台(ETA)。上述成果从技术、工具和环境角度对学习活动设计进行探讨,查阅相关文献,尚未见对学习活动的粒度、学习活动与资源及环境等整合及应用效果等的研究。

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思想来源于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通过系统地设计教师的活动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侧重于教学策略和媒体传递策略设计[8]。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丰富性、资源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的重点从媒体的传递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设计上。但现有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并不能很好解决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设计,不能与数字化环境提供的建构、合作参与相协调[5]。学习环境设计出现两种状况:以内容组织为主,忽略具体的教学模式;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模式紧耦合(如研究性学习平台等)。两种思想都不能动态地调整教与学策略,缺乏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通过将活动与活动的组织架构分离,通过学习单元为教与学活动及策略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型。

20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经过60年代初至80年带中后期的计算机辅助阶段,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的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7]。已有的学习环境过于强调“学习内容”,而忽视了对学习单元设计过程的支持;忽略了内容粒度对帮助学习者降低认知负担的重要作用。从学习活动角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实践研究迫在眉睫

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模式的意义及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www.chuimin.cn)

(1)促进资源有效应用问题的解决

目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率低下。通过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应用研究,将大量的优质资源与学习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有效组织,促进活动设计框架下的资源开发策略形成,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认知负载,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2)更深层次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应用发展

资源和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整合将支持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以过程和教学内容为中心)形成,拓展了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