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反对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典型的学习者如中学生,其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并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中学生能通过假设分析问题,按照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并经过系列抽象逻辑思维过程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2023-11-07
(1)学习设计与学习对象(LOM)
Rob Koper将学习设计描述为“学习单元的建模”[23]。“学习”这个词的使用,强调了到学习层面方法的多样性,超出“教学—灌输知识”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设计指的是学习设计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学习设计或学习单元。关于学习设计,在IMS的学习设计规范中这样定义: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情景中,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一定的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的描述。在学习设计规范中用语言描述的一个学习设计就是创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表明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某人在什么时间用了那些资源和服务做了什么。
IMS的学习设计本质上是建立“学习单元”的模型。这个学习单元指的是给学习者提供的为了达到一个或更多有内在相关性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事件的最小单元。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一个学习单元也就是一个学习设计,能够描述或表明达到教学目标所发生的事件,包括的任务、目标、时间、资源等要素。为了用更加规范的格式来描述,学习设计必须经过内容包装,也就成了学习单元。也就是说,学习单元是按照IMS的内容包装规范来描述的学习设计。学习单元的XML文档实例描述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创建好的学习设计可以导入到一个学习单元的运行环境中,即学习设计的播放器。
学习对象在上文已经提到过,是指一切可为教学和培训目的服务的对象,可以是物理的,如实验器材、课本等;也可以是数字的,如教学软件,网络课件等。学习对象的粒度也可大可小,小到一张图片,大到一门课程,都在学习对象的范围之内。典型的学习对象包括多媒体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软件和工具、人、组织机构等等。学习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系统中被使用、重用或引用,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培训系统、交互式学习环境、智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等。
学习对象的元数据规范和模型是使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学习对象的第一步,它赋予学习对象某种可操作结构,以实现在学习管理系统中能够容易地被定位、读取、查询、索引和传送,以及满足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的要求。
学习对象元数据建立在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和学习对象内容包装标准之上,并通过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描述和绑定。
按照IMS的内容包装规范来描述的学习设计,即学习单元,它可以使用不同的元数据模型如学习对象元数据(LOM)等。其可兼容的一般机制是XML命名空间的使用。
学习设计与学习对象的关系如图6.13所示。
图6.13 学习设计与学习对象的引用关系
(2)学习设计与内容包装(www.chuimin.cn)
一个学习单元以IMS内容包装来描述。内容包装有一个组织部分,用来描述各项内容在内容包装里是怎么组织的。一般说来,组织部分描述的是各项内容的层次,而内容包装规范允许其他的结构替换组织结构。在学习设计中,内容包装的组织部分由<learning design>元素代替。如图6.14所示。
图6.14 普通内容包装与学习单元结构的比较
<学习设计>元素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描述已有轮廓的概念模型的元素,这些元素在信息模型文件中,与行为规范一起,有详细描述。
学习设计元素有一个XML schema的绑定,可以用如图6.15所示来描述[20]。
图6.15 学习设计元素树形结构
组成元素中的属性、活动以及环境和方法元素中的条件都有复杂的附属结构,但是为了简单,这里并没有显示出来。
内容包装和内容包装的运行总是存在着区别。在由一个内容包装创建实例的时候,一些定制的和本地化的内容会替换进来。
一个学习单元包装描述了一个固定的学习单元的版本,包含有重要的学习目标和服务类型。它可能进一步地包含符合其他schema的有效的XML文件实例,这样的内容包装可以被不同的学习者在不同的模式下多次引用或者运行。如果有需要,它还可以被改编以适应本地化的需求,这就可以生成另一个版本的学习单元以及相应的学习单元包装。
有关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整合应用研究的文章
活动理论反对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典型的学习者如中学生,其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并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中学生能通过假设分析问题,按照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并经过系列抽象逻辑思维过程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2023-11-07
活动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意识与活动的辩证统一。活动理论为学习活动带来的并不是方法论的意义,而是作为一个清晰、明了的描述性工具。学习活动设计的任务就是对学习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学习活动的监测和评价是学习活动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测试、学习者自评和教师评等评价方式,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图7.14基于活动理论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式......
2023-11-07
此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开展活动教学[18-20]。PBL模型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根据上述的分析,针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对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6级在校本科生展开教学实例。......
2023-11-07
RLO-RAO应用模型中,学习对象和活动对象相对独立。学习管理系统使用元数据获得内容、组织、活动等相关信息。元数据也为学习活动自适应编排及学习对象的个性化调用奠定基础,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编排及资源的智能推荐。图3.6学习任务、活动及资源的映射关系学习任务(事件)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定粒度的子学习任务或子问题,具有某种层次结构。学习活动通常采用活动树描绘一个任务完成过程所需要的活动或行为。......
2023-11-07
课程多元化改革的方向和意图是通过知识组织、呈现方式的改进,支持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的学习过程。学习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内容应遵循知识的逻辑、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是学习者预期学习结果的序列化。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新的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序列化及组织方法为我们构建结构明晰、智能检索的知识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3-11-07
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涉及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若干层面,学习任务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涉及学习活动的层次结构、学习任务与活动序列化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相关。图7.1学习活动的三层模型任务层是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有一定的粒度的子学习任务或子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活动层采用活动树描绘一个概念上的内容结构。簇是活动树的一个基本建构块,包含单亲活动和直接子活动,不包含后代的活动。......
2023-11-07
活动粒度,以及活动与资源、环境等融合成为学习活动序列化与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学习活动角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实践研究迫在眉睫。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模式的意义及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资源有效应用问题的解决目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2023-11-07
本章的组织结构如下:首先,对学习活动设计、积件、学习元等数字资源、活动设计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学习活动与资源有机整合的策略,为制定学习活动与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模型奠定研究基础。再次,探讨RLO-RAO整合应用模型的描述机制。从学习任务、活动及资源的映射关系和RLO-RAO整合应用模型的描述方法两个层面研究标准化的学习活动设计描述策略。最后,总结分析RLO-RAO整合模型的差异特征。......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