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只有在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生才能突破先入为主的先前概念,透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由于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3-08-15
活动理论的基本单位是活动。以活动为中心的系统包括三个核心元素,即主体、客体和群体;以及三个次要元素,即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各元素之间建立了活动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关系,如图6.6所示。
(1)主体,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是活动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
(2)客体,由主体影响和改造的对象。活动是由主体改变或者创造某种客体,即行为的对象。客体的变化产生结果,并蕴涵着整个系统的动机或目标。
(3)群体,是主体的集合。人的认知活动离不开社会,行为系统中的群体应该包含对系统目标的实现付出努力的个体和小组。行为系统中的知识分布在主体和群体中。
(4)工具,是人类活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抽象工具,如解决方法、思考模式、解题规则等和具体的工具如语言、纸、笔、教材、媒体等。工具将活动中的主客体进行联系起来,在一些情况下工具也可以作为活动的客体。(www.chuimin.cn)
(5)规则,是联系活动中主客体的纽带,从文化传统、个人水平以及政策、法规、道德等角度的描述。规则由活动主体指定,但是主客体都必须遵循这个规则。
(6)劳动分工,是活动主体在对客体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界定群体中每个成员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即对劳动进行分工。劳动分工又体现了群体内部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
图6.6中可以看到,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由活动主体指向活动客体的。活动过程中主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借助工具并通过劳动分工来完成特定任务。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将外部经验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内在的知识结构。学习活动可促使学习者将思维过程外显化,并通过群体协作和互动进行修正及内化,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活动受动机支配,是由一系列具有目标的行动组成。
有关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整合应用研究的文章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只有在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生才能突破先入为主的先前概念,透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由于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3-08-15
二是测评通用标准,从测评技术角度规范测评行为。标准强调读写评估的价值取向、读写的复杂性、读写评估中的主体、多元评估途径的重要性等。以上六类标准,提醒我们既要重视测评领域的经典文献,遵循测评领域的基本规范,也要能密切关注测评领域的研究动态及与测评相关的重要文件。以上系列标准中的部分标准,对语文测评领域而言,还需要进一步解读和探索。......
2023-08-17
总而言之,任何能够导向个体对自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识别和认可行为都是一种行为识别。第三类活动可能并没有把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认知意识的建构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判断这种话语活动是否旨在对某人作为学习者的意义进行建构,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活动中是否有任何的行为识别存在。而在第一类和第二类活动中,它们可成为行为识别发生的场所。......
2023-10-21
互联网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意义的构建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的电视媒体,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参与到建构与解读城市意义的行动中,尤其是各类介绍城市文化的旅游类、人文类电视节目,更是承担起仪式性传播的作用,它们将各类视听语言推送到各类传播终端,让人们在虚拟现实中享受一场关于城市文化的视听盛宴。......
2023-11-02
我国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核心发展目标,可以过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预期。由于兼具空间、时间、政策等多维内容,可持续城市设计本土策略的建构,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中对本土现实机遇的把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并挖掘潜在价值。......
2023-08-29
解码与内化对知识的获取,我常犯这样的错误:一是过滤得多,留下的少,边学边忘;二是积累得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少。细想原因,我们很少深刻地剖析人家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更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了解码和内化。抓住问题关键环节,揭开构成问题的“密码”,对构成要素有机组合。对这些问题,我的理解是:贵在解码,贵在悟,贵在内化,贵在创新。只是形的变化,不会引起质变。......
2023-12-01
(二)发展中国家(地区)民主转型的复杂故事二战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个显著的全球性政治现象就是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历着由非民主体制到民主体制的过渡,也就是被亨廷顿称之为“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对而言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国家构建、民主发展、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2023-12-01
一方面,价值具有文化性,因为价值总是属于人的价值,而人总是文化的人。因为文化生成后又以价值的形式作用于人,从而使文化具有了价值的性质。然而追求公共价值的观念是与组织或个人的理性动机相冲突的,公共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是长期的过程。权力观是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否有效、规范地行使权力、运用权力的价值前提。......
2023-0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