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设计:学习活动内涵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设计:学习活动内涵

【摘要】:加里培林从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主体为了掌握处理事物的行动方式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学习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类似观点包括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苛勒、托尔曼等。心理学关于学习活动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数字化学习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洛莫夫的系统观点等。

加里培林从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主体为了掌握处理事物的行动方式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杨开城教授认为,活动任务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务或者主题,交互过程主要是指学生与媒体、教师以及其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过程与组织形式[8]。因此,学习活动的内涵应包括学习目标、活动任务、活动过程(含操作方法、交互方式)、学习结果、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活动规则等组成。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内涵表现在:

1.层次性

心理学中将学习划分为5个层次,即动物与人共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具体领域的学习和机器学习。数字化学习中,学习活动按对象不同、认知目标不同和学习方法不同,也表现出活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如识记、理解、分析、评价等。

2.多面性

已有的研究成果,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列昂杰夫的活动理论、洛莫夫的系统观点等对学习活动定义了不同维度,具有多面性。数字化学习活动则从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结果、学习反思等进行多层面分析。

3.内在性(www.chuimin.cn)

“学习活动如何发生?”是理解学习活动的本质和根本。学习活动的机制包括生理机制,即从生理器官的角度去探讨学习的发生问题;心理机制,即从心理结构的角度探讨学习的发生问题。学习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适应性

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广义的学习适应性指学会适应环境,即认识和改造环境,以及认知和提升自己[9]。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活动的适应性是指为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学习系统根据学习者学习状态,制定适应性学习策略,调度合适的教育资源,实行个性化的教育。

图6.6 活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