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整合应用的效果分析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活动整合应用的效果分析

【摘要】:课程多元化改革的方向和意图是通过知识组织、呈现方式的改进,支持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的学习过程。学习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内容应遵循知识的逻辑、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是学习者预期学习结果的序列化。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新的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序列化及组织方法为我们构建结构明晰、智能检索的知识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课程多元化改革的方向和意图是通过知识组织、呈现方式的改进,支持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的学习过程。我国全面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强化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设计、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国内学者对个性化学习的特征从内到外、从硬件到软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针对数字教育资源特别指出:首先,个性化学习强调数字教育资源的学习性与整体性。学习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内容应遵循知识的逻辑、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是学习者预期学习结果的序列化。其次,个性化学习强调数字教育资源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数字教育资源的动态性,一方面是指构成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各要素之间关系是不断生成变化的;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的学习环境,数字教育资源要保持动态的调整。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新的学习资源组织方式。

本书中制定的“最佳路径”不同于公交线路的“最佳方案”。后者主要侧重于为用户提供最短距离、最短时间路径的导航,前者并不能像这样定义(即最少节点路径),而是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为用户提供最佳学习途径。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序列化编排组织方式符合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学生进行“教育信息处理”课程学习为例,课程为掌握“信息熵”这一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多路径学习流程,学习者可根据测试工具的结果或系统依据学习者模型特征动态决定学习活动及各个活动发生的时间次序和逻辑关系,如正常的学习流程为“信息熵→熵模型→熵函数”,如果学习者对熵模型需做详细分析,则学习路径中可加入交叉表、互信息量等可重用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同样若学生对熵的基本概念缺乏理解,则可以将相关资源链接作为学习的预备知识进行呈现,达到精确控制知识点和路径的目的。课题组还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模式中进行应用,较好地实现学生课前自学中自定步调、知识定位的功能。(www.chuimin.cn)

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序列化及组织方法为我们构建结构明晰、智能检索的知识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后续研究中,我们还将通过大规模数据,在系统平台上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索更多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