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应用,解决教育资源建设难题

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应用,解决教育资源建设难题

【摘要】:针对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平台不一、标准各异、互操作性差、资源共享困难、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国际上相关组织提出了学习对象元数据、可共享内容对象模型等标准,以满足资源可重用、可聚合、灵活调用等需要。

针对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平台不一、标准各异、互操作性差、资源共享困难、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国际上相关组织提出了学习对象元数据、可共享内容对象模型等标准,以满足资源可重用、可聚合、灵活调用等需要。其中,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LO)是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及教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资源构件。教学资源设计者可以依据不同学习环境,建立粒度各异的可重用的数字化教学构件,称之为“可重用学习对象”(Reusable Learning Object,RLO)。可重用的学习对象可以在不同学习系统间迁移、共享和重用,为大规模高效教学开发以及教学资源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习对象作为可重用教学资源构件,正受到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学习对象的内容界定尚需深入探讨。例如,IEEE LTSC将学习对象定义为任何数字化或非数字化的实体,其内容包括支持学习过程的各种媒体内容、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软件与工具,及参与的个人、组织或事件等[22]

David A.Wiley系统总结了学习对象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针对标准化组织学习对象标准定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习对象是任何具有可重用特性并可以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Any Digital Resourse That Can Be Reused To Support Learning)”[23]。该定义强调了学习对象面向教学、支持学习、数字化形式等主要特征,将学习对象限定在数字化资源的范围内,同时作为标准化组织学习对象定义的子集,具有较好的标准一致性,很好地满足了教学实践的应用需求。

此外,国内学者将学习对象定义为“具有教学情景含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是小粒度、具备教学情景描述能力,遵循一定内容聚合规范对资源素材进行封装成为完整、独立可共享内容对象,能够可重用、可定制、可进化,能够被依照规范而生成的元数据进行检索、查询和存取[24]

与学习对象关联的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内容包装规范、简单序列化规范等,通过这些标准定义出粒度大小合理、语义描述清晰、可自组织的学习内容。对比国内外不同的学习对象定义,可以发现学习对象具有如下的特性:

·可重用性(Reusable):不同的系统环境中,学习对象可重复使用;

·可访问性(Accessible):学习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获取到学习内容;(www.chuimin.cn)

·耐用性(Durable):技术和平台发展或改变时,不需重新修改应用程序或教材;

·互操作性(Inter-operable):遵循学习对象规范的学习内容可以在标准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平台上使用;

·适应性(Adaptable):可随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调整或重组,形成新的学习内容,支持弹性学习;

·可承受性(Affordable):能低成本的支持教学资源或教材开发和应用。

此外,学习对象还具有数字化、教学性、可聚合、可共享、可搜索、兼容性、灵活性和目标指向等显著特性[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