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车间属于哪种类型,车间的组成必须齐全。一般车间年产量在5000t以上,工人300人以上,应成立工段一级。少于以上年产量和工人数的车间,一般只成立小组,每小组人数最好为10~30人。......
2023-07-02
水泥是当代用量最多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水利建筑工程中,常用于拌制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也常用作灌浆材料加固地基。
(一)水泥的品种
水泥的种类繁多,按所含水硬性物质的不同,可分为硅酸盐系水泥、铝酸盐系水泥及硫铝酸盐系水泥等,其中以硅酸盐系水泥应用最广;按水泥的用途及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与特性水泥三类。通用水泥是指大量用于一般土木工程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等六大水泥。专用水泥是指专门用途的水泥,如砌筑水泥、道路水泥等。特性水泥则是指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水泥、白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等。
在水利、市政、建筑等行业中,应用最多的还是硅酸盐系列水泥。
(二)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生产及矿物成分
国家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规定,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质原料(石灰石、白垩等)和黏土质原料(黏土、页岩等)。原料配比的确定,应满足原料中氧化钙含量占75%~78%,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含量占22%~25%。为满足上述各矿物含量要求,原料中常加入富含某种矿物成分的辅助原料,如铁矿石、砂岩等。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可概括为“两磨一烧”,即生料的配制与磨细、生料煅烧至部分熔融(1450℃)形成熟料,熟料与适量石膏(2%~5%)等混合磨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生料配制与煅烧,其目的是使水泥熟料中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符合要求。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简图如图2-1 所示。
图2-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有四种,其名称及含量范围见表2-5。
除四种主要矿物成分外,硅酸盐水泥熟料中还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及碱类物质(K2O及Na2O),其总量不超过水泥熟料的10%。
表2-5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1.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特性及水化生成物
水泥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简称为水泥的水化反应。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反应如下:
从上述反应式可知,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水化产物分别是水化硅酸钙(凝胶体)、氢氧化钙(晶体)、水化铝酸钙(晶体)和水化铁酸钙(凝胶体)。在完全水化的水泥石中,水化硅酸钙约占50%,氢氧化钙约占25%。通常认为,水化硅酸钙凝胶体对水泥石的强度和其他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种熟料矿物水化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水化特性见表2-6。
表2-6 四种熟料矿物的水化特性
硅酸盐水泥是几种矿物熟料的混合物,熟料的比例不同,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特性也会发生改变。掌握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特性,对分析判断水泥的工程性质、合理选用水泥以及改良水泥品质、研发水泥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铝酸三钙的水化反应极快,使水泥产生瞬时凝结,为了方便施工,在生产硅酸盐水泥时需掺加适量的石膏,达到调节凝结时间的目的。石膏和铝酸三钙的水化产物水化铝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针状晶体(钙矾石),反应式如下:
水化硫铝酸钙难溶于水,生成时附着在水泥颗粒表面,能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
2.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水泥石结构
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主要是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增多,水泥浆体结构逐渐致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溶解期。水泥加水拌和后,水化反应首先从水泥颗粒表面开始,水化生成物迅速溶解于周围水体。新的水泥颗粒表面与水接触,继续水化反应,水化产物继续生成并不断溶解,如此继续,水泥颗粒周围的水体很快达到饱和状态,形成溶胶结构。
(2)凝结期。溶液饱和后,继续水化的产物逐渐增多并发展成为网状凝胶体(水化硅酸钙、水化铁酸钙胶体中分布大量的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及水化硫铝酸钙晶体)。随着凝胶体逐渐增多,水泥浆体产生絮凝并开始失去塑性。
(3)硬化期。凝胶体的形成与发展,使水泥的水化反应越来越困难。随着水化反应继续缓慢地进行,水化产物不断生成并填充在浆体的毛细孔中,随着毛细孔的减少,浆体逐渐硬化。硬化后的水泥石结构由凝胶体、未完全水化的水泥颗粒和毛细孔组成。
3.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除了水泥熟料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细度。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细度越大,水泥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水化反应越容易进行,水泥的凝结硬化越快。
(2)用水量。水泥水化反应理论用水量占水泥重量的23%。加水太少,水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加水太多,难以形成网状构造的凝胶体,延缓甚至不能使水泥浆硬化。
(3)温度和湿度。水泥的水化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加快。负温条件下,水化反应停止,甚至水泥石结构有冻坏的可能。水泥水化反应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潮湿的环境能保证水泥浆体中的水分不蒸发,水化反应得以维持。
(4)养护时间(龄期)。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化反应不断进行的措施,称为养护。水泥凝结硬化的过程实质是水泥水化反应不断进行的过程。水化反应时间越长,水泥石的强度越高。水泥石强度增长在早期较快,后期逐渐减缓,28d以后显著变慢。据试验资料显示,水泥的水化反应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中可延续数年。
(四)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按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硅酸盐水泥必须满足以下九项技术要求。
1.不溶物
Ⅰ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Ⅱ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1.50%。
2.烧失量
Ⅰ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Ⅱ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5%。
3.氧化镁(www.chuimin.cn)
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宜超过5.0%。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4.三氧化硫
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5.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水泥中含有过量的氧化镁、三氧化硫及游离氧化钙,会导致水泥的安定性不良,造成水泥石结构局部膨胀甚至开裂,破坏了水泥石结构的整体性,严重的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6.细度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大于300m2/kg。
水泥的细度可用筛分析法和透气法测定。
水泥的细度反映了水泥的水化活性,细度越大,水化活性越高,水泥的凝结硬化越快,但细度太大,会增加水泥生产成本,而且不易贮存。
7.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
水泥的凝结时间分初凝和终凝。初凝是指自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经历的时间;终凝是指自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所经历的时间。为保证水泥拌和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和成型,初凝时间不得太短;成型后的水泥石应尽快凝结硬化,以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故终凝时间不得太长。
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用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
8.强度
水泥的强度是指水泥胶结砂的强度。由于水泥强度随凝结硬化逐渐增长,所以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龄期的强度值,用以限定不同强度等级水泥的强度增长速度。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2-7中的数值。
表2-7 几种常用水泥的强度指标 单位:MPa
水泥强度按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的规定方法进行检验。按照强度的大小,硅酸盐水泥划分为42.5、42.5R、52.5、52.5R、62.5 及62.5R等六个强度等级,其中每个强度等级按早期强度(3d)的大小,又分为早强型(R)和普通型。
9.碱含量
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若使用活性集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按国家标准对水泥的上述九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上述要求。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均视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视为不合格品。
除了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九项技术要求必须进行测定外,为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常对水泥的密度和水化热进行检测。
硅酸盐水泥的密度值一般为3.0~3.2g/cm3,贮存过久,密度会有所降低。水泥在松散状态时的堆积密度为1000~1300kg/m3,紧密状态时可达1400~1700kg/m3。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水化热大部分在7d之内放出,以后逐渐减少。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如大坝、桥墩、大型基础)不利,对于非大体积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水化热有利于混凝土的凝结硬化。
(五)水泥石的侵蚀与防止
通常情况下,硬化后的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强的耐久性。但在某些含侵蚀性物质(酸、强碱、盐类)的介质中,由于水泥石结构存在开口孔隙,有害介质浸入水泥石内部,水泥石中的水化产物与介质中的侵蚀性物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反应生成物若易溶解于水,或松软无胶结力,或产生有害的体积膨胀,都会使水泥石结构产生侵蚀性破坏。
几种主要的侵蚀作用如下。
1.淡水侵蚀(溶出性侵蚀)
硅酸盐水泥石长期处于软水中,氢氧化钙易被水溶解,使水泥石中的石灰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其他水化产物赖以稳定存在的极限浓度时,其他水化产物,如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也将被溶解。在流动及有压水的作用下,溶解物不断被水流带走,水泥石结构遭到破坏。
2.酸类侵蚀
(1)碳酸侵蚀。某些工业污水及地下水中常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式如下:
由于碳酸氢钙易溶于水,若被流动的水带走,化学平衡遭到破坏,反应不断向右边进行,水泥石中的石灰浓度不断降低,水泥石结构逐渐破坏。
(2)一般酸性侵蚀。某些工业废水或地下水中常含有游离的酸类物质,当水泥石长期与这些酸类物质接触时,产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生成的氯化钙易溶解于水,被水带走后,降低了水泥石的石灰浓度;二水石膏在水泥石孔隙中结晶膨胀,使水泥石结构开裂。
3.盐类侵蚀
(1)硫酸盐侵蚀。在海水、盐沼水、地下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等硫酸盐,硫酸盐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均能生成石膏。石膏与水泥石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石膏和水化硫铝酸钙在水泥石孔隙中产生结晶膨胀,使水泥石结构破坏。
(2)镁盐侵蚀。在海水及某些地下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镁盐,水泥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的氯化钙易溶解于水,氢氧化镁松软无胶结力,石膏产生有害性膨胀,均能造成水泥石结构的破坏。
4.侵蚀的防止
根据水泥石侵蚀的原因及侵蚀的类型,工程中可采取下列防止侵蚀的措施:
(1)根据环境介质的侵蚀特性,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如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强的抗溶出性侵蚀能力,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抵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较强。
(2)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通过合理的材料配比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均可以获得均匀密实的水泥石结构,避免或减缓水泥石的侵蚀。
(3)设置保护层。必要时可在建筑物表面设置保护层,隔绝侵蚀性介质,保护原有建筑结构,使之不遭受侵蚀。如设置沥青防水层、不透水的水泥喷浆层及塑料薄膜防水层等,均能起到保护作用。
有关建材与水利工程施工的文章
无论车间属于哪种类型,车间的组成必须齐全。一般车间年产量在5000t以上,工人300人以上,应成立工段一级。少于以上年产量和工人数的车间,一般只成立小组,每小组人数最好为10~30人。......
2023-07-02
硅酸盐系水泥一般由水泥熟料、石膏调凝剂和混合材料三部分组成。水泥熟料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4种矿物组成,其名称、成分、化学分子式及含量如表3.1所示。表3.1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水泥熟料中除了含有上述熟料矿物外,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氧化钙、方镁石、碱性氧化物和玻璃体等。其含有较多的Al2O3、SiO2和少量的CaO,具有较高的活性。......
2023-09-01
2.除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Fe3O4等,“四合一”处理液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其总酸度和游离酸度比普通磷化液要高得多,这些铁锈在游离酸的作用下被除去,反应式为FeO+2H3PO4→Fe2+H2O (5-9)Fe2O3+6H3PO4→2Fe3+3H2O Fe3O4+8H3PO4→Fe2+2Fe 3+4H2O 由于除锈能力强的盐酸和硫酸不能成膜,还会对磷酸盐膜产生破坏作用,所以处理液中不含盐酸和硫酸,只含磷酸,而磷酸除锈能力不太强,对于重锈所需的除锈时间太长,不利于后续处理。......
2023-06-23
基金会现场总线FF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控制网络的数字通信。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其通信模型是参考了ISO/OSI参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经简化后得到的。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图7-1所示。图7-1 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及其相互关系通信实体贯穿从物理层到用户层的所有各层,由各层协议与网络管理代理共同组成。AP一词在现场总线系统中是指设备内部实现的一组相关功能的整体。......
2023-11-22
表9-1短路类型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接地和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也称为对称短路,系统各相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处于对称状态。三相短路虽然很少发生,但情况较严重,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电流急剧增加的同时,系统中的电压将大幅度下降,例如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的电压将降到零,短路点附近各点的电压也将明显降低。......
2023-06-15
药植物的药效与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通过高效液相质谱、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仪等技术对甘松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甘松属植物中萜类化合物为主要化学成分,其中以化学成分甘松新酮为代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最多,以及少部分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甘松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甾体类化合物有β-谷甾醇[12]。......
2023-11-23
归纳总结4.7.1弹性联接的功用和类型通过操作和使用各种弹簧可发现,仪表中不同形状的簧片、膜片等受载后会变形,卸载便恢复原有的形状和尺寸。依靠弹性件实现被联接件在有限相对运动时仍保持固定联系的联接,称为弹性联接。弹性联接具有缓冲、吸振和储存能量等作用。......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