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茅古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茅古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茅古斯世代相传,成为土家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59年,中央民族民间舞蹈考察团将茅古斯划入舞蹈范畴,并认定其为中国舞蹈的源头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茅古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茅古斯,有的地方又称毛古斯,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及一定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流行于重庆、湖北以及湖南等土家族聚集区。该舞蹈曾于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表演舞台上亮相。

茅古斯以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等手法,再现了土家族人祖先渔猎、农耕、婚姻等生活内容,既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融歌舞、对白于一体。在一些地区,还保留有《做阳春》、《赶肉》(即狩猎)、《捕鱼》、《抢亲》、《甩火把》等传统剧目。

按照茅古斯的主题,有的包含有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等段落;有的则包含有扫堂、祭祖、祭五谷神、示雄、祈求万事如意等段落。而在每个段落中又包含有很多细节,如在祈求万事如意中就有打露水、修山、打铁、犁田、播种、收货、打粑粑、迎新娘等。

每逢年节或祭祀祖先,土家人通常都会表演茅古斯(赶上正月,土家族多以村落或姓氏为单位轮流举办,持续五至九天不等)或将茅古斯安排在摆手舞中作穿插性表演(在开跳摆手舞时,已事先装扮停当的茅古斯表演者们,就在舞场外不远处等待。一旦他们入场,摆手舞便要立即停止,为其让场)。此时,土家人结稻草为服(打着赤脚,身披草衣,腰围草裙,头上戴着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帽,腹前还捆有一束尺余长并用红布包头的草把),通过大跳茅古斯,祈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www.chuimin.cn)

另:

茅古斯,土家语称“古斯拔帕”“帕帕格次”或“拨布卡”,意为祖先的故事,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以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

茅古斯世代相传,成为土家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59年,中央民族民间舞蹈考察团将茅古斯划入舞蹈范畴,并认定其为中国舞蹈的源头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茅古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