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盐产巴乡,部落崛起-巴乡物语

盐产巴乡,部落崛起-巴乡物语

【摘要】:巫山地区虽然盛产泉盐,然而相当一部分部族并不是这些资源的拥有者,他们主要还是依靠渔猎为生。巴人的先民及他们的后裔,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理成章地成了运盐贩盐的专业户。这些在盐业中崛起的部族就是早期巴人的主要构成部分。至此,巴人终于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是一个集煮盐、运盐、贩盐于一身,拥有了一定的实力,称为巴的部落了。

古老的氏族、部落,往往见诸神话传说。事实上,氏族、部落比起关于他们的神话传说记载通常要古老得多。也就是说,巴人的出现比书上记载的“后照是始为巴人”的论断要早得多。如果上溯,或与大溪文化峡江类型的创造者有着直接的关联,时间则甚至要上推至六千年前。

世界上从来没有所谓的纯粹的人种。所有的人种都是各部族分化、融合,再分化、再融合的结果。一个族群的定义,只不过是一个种群认同的概念而已。所以巴人也一样,绝不是一个人种的概念,而是一个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广义族群概念。

在遥远的古代,大巫山地区生活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部落。由于缺乏文字的记载,他们要么留下一些遗迹,要么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就消失、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巫山地区虽然盛产泉盐,然而相当一部分部族并不是这些资源的拥有者,他们主要还是依靠渔猎为生。这些盐业资源的控制者——巫咸之民和巫臷之民们,他们除制作泉盐自给之外,主要还是用于对外进行交换的,以获得各项生活必需品。这就给了周遭那些善于驾驭舟楫和操弓射箭的部族提供了新的、良好的就业机会。

巴人的先民及他们的后裔,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理成章地成了运盐贩盐的专业户。他们从少到多,由近及远,从少数人投入到举族参与。于是大巫山的泉盐,通过长江这条干流和它的众多支流以及山岭间的小道,被输送到江汉平原、豫西平原、汉中盆地、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和云贵高原等地,而外部的生活、战略物资也通过这些路径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咸鸟时期。这也是为什么巫咸之民和巫臷之民“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的原因。

通过倒买倒卖,这些部族也收益颇丰,挣了个钵满盆满。此后,他们又逐步控制并垄断了大巫山区域的大部分物流。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乘釐时期。

至此,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只是小打小闹地赚取差价,于是自己开矿煮盐做起了老板,开始了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后照(灶)时期。(www.chuimin.cn)

这些在盐业中崛起的部族就是早期巴人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也是“太皞生咸鸟(驾驶独木舟的运盐人),咸鸟生乘釐(治理漕运的主事者),乘釐生后照(灶)(管理盐灶的首领),后照是始为巴人”一段传说的由来。

至此,巴人终于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是一个集煮盐、运盐、贩盐于一身,拥有了一定的实力,称为巴的部落了。尤为重要的是,它得到了巫山诸部的认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人继续壮大,随着生存空间的扩大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也因此获得了更多与区域外部族和先进文明接触、交流的机会和资本。

另:

关于巴人的起源,除开巴人起自三峡说,还有陕南汉水说、甘南天水说、长阳清江说、鄂豫丹江说、湘北岳阳说等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