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盐泉发源地与上古盐都

中国盐泉发源地与上古盐都

【摘要】:位于巫溪县城北宝源山麓的大宁盐泉,是已知中国最早的盐泉,距今至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里是三峡地区上古盐文化与原始巫文化的发源地,有上古盐都之称。明清时,大宁盐场跻身中国十大盐都之一,大宁食盐更是成为皇家贡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宁泉盐从减产到最终停产,盐背子才逐渐消失。到了东汉,为了更好地开发大宁食盐,官府征调民工,在绝壁上修建了一条专门输送盐卤的栈道。

位于巫溪县城北宝源山麓的大宁盐泉,是已知中国最早的盐泉,距今至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里是三峡地区上古盐文化与原始巫文化的发源地,有上古盐都之称。明清时,大宁盐场跻身中国十大盐都之一,大宁食盐更是成为皇家贡品。

西汉开始,这里形成了几条盐道,以大宁盐场为中心,向外延伸长达上千公里。以前运盐主要依靠人力背挑,川东人称之为盐背子。过去,在重庆的巫溪、巫山、云阳,湖北的竹溪、竹山,陕西的镇坪、平利等地,很多成年男子都有过这种背盐的经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宁泉盐从减产到最终停产,盐背子才逐渐消失。

到了东汉,为了更好地开发大宁食盐,官府征调民工,在绝壁上修建了一条专门输送盐卤的栈道(引巫溪宁厂的盐卤水到下游的巫山县大昌镇进行熬制)。该项工程,自东汉初年开始动工,到东汉永平七年(64年)才告完成,前后耗时50余年。其规模之浩大,施工之艰难,使用之长久,均堪称世界奇迹。

宁厂镇的制盐业,在康熙四年(1665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这百年间,盐灶增至336座、盐锅1008口,号称“万灶盐烟”。

其后,无论是世事更迭,还是物换星移,这里始终一如既往地续写着传奇。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的平锅制盐生产才被国家明令禁止,大宁盐场才终于归于沉寂。(www.chuimin.cn)

宋·宋永孚《题盐泉》:“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

清·魏光烈《盐厂晚眺》:“喷流千丈雪,香满一溪烟。”

清·闵文钊《游白鹿咸泉作》:“岩脚石龙云喷雨,山头文豹雾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