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庆文化符号:巴乡物语中的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重庆文化符号:巴乡物语中的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摘要】:2016年5月,重庆文化符号课题组确定重庆火锅、朝天门、解放碑、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重庆人民大礼堂、合川钓鱼城、巫山人、铜梁龙舞、红岩村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钓鱼城因此又被称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蒙哥于1259年的意外身亡(对于蒙哥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一些史料中认为,系被钓鱼城守军炮矢击中,伤重不治而亡。浓墨重彩地书写下忠义二字的钓鱼城之战,终于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2016年5月,重庆文化符号课题组确定重庆火锅、朝天门、解放碑、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重庆人民大礼堂、合川钓鱼城、巫山人、铜梁龙舞、红岩村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作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合川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坐落在距合川城区以东约5公里处的钓鱼山上。钓鱼山之名的由来,与一则“巨神持竿投钓江中”的传说有关,当然真正使钓鱼城声名远播的,则是因为700余年前那场著名的钓鱼城保卫战,又称合州之战。

13世纪是属于蒙古人的世纪,也是一个令世界恐惧颤栗的世纪——蒙古大军横扫欧亚非大陆40余国。时值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企图一举灭亡南宋的蒙古人分三路南下。在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指挥调度下,昔日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不仅顿兵于钓鱼城下,甚至还造成了一位战神的陨落。钓鱼城因此又被称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

蒙哥于1259年的意外身亡(对于蒙哥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一些史料中认为,系被钓鱼城守军炮矢击中,伤重不治而亡。而在《元史》中则记载为:酷暑季节,军中痢疾流行,蒙哥染病而亡),不仅延续了南宋20年的国祚,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为争夺汗位,蒙古大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了下来,蒙古人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也从此走向低潮,欧洲各国以及阿拉伯世界遂得以逃过一劫。

在其后的20余年里,蒙古人始终没能靠武力拿下安如磐石的钓鱼城,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直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王立才以“不可杀城中一人”为条件终止了抵抗。弃城后,有32名将领(一说36名)自刎殉国。浓墨重彩地书写下忠义二字的钓鱼城之战,终于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在这场长达36年的攻防战中,钓鱼城这块弹丸之地之所以能够牵制住强大的蒙古军队,根本在于它背后的大棋局。换言之,钓鱼城不只是现在所能看到的一个点,而是一个庞大精密、控山锁江的立体防御体系。正是借助这个山城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的多重城池防守的叠加效应,南宋军队才创造出了这一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www.chuimin.cn)

另:

在南宋后期的抗蒙战争中,西南地区军民以重庆为中心,在东起夔门,西至嘉定(今四川乐山)的长江上游,在由北向南汇注于长江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江流的沿岸,筑城结寨数十座,形成了依山为点,以江为线,层次分明的山地城池防御体系。

2004年,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进驻合川,在钓鱼城半岛2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始踏勘、试掘与发掘。随着南宋一字城、水军码头、范家堰南宋衙署等一系列重要遗址的重见天日,一个以钓鱼城遗址为核心构建的集山、水、地、城、军、民六位为一体的大纵深防御体系便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舆地纪胜》:“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山以是名。”

《合川县志》:“钓鱼山在州东隔江五里。《舆地纪胜》云:‘涪内水在其南,西汉上流经其北,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因以名山。’今插竿之目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