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庆历史背景下的李严大城与重庆城规模相若

重庆历史背景下的李严大城与重庆城规模相若

【摘要】:三国蜀汉时期,时任江州都护的李严为加强江州城的防御能力,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扩城,史称李严大城。李严大城是在过去旧城基础上所筑的江州城,是如今重庆下半城的雏形,其规模和明清时期的重庆城相若。对应明清时期古地图上的十七门,除通远门外,均在李严大城所圈起的城址范围之内。自李严扩建江州城以后,渝中半岛便成了重庆地区绝对的政治、经济加军事中心。这一设想尚未全面实施,诸葛亮便将李严从江州调走了。

三国蜀汉时期,时任江州都护的李严为加强江州城的防御能力,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扩城,史称李严大城。南线约从今朝天门以南起沿江至南纪门,北线约在今新华路人民公园、较场口一带。里面另有郡城、县城、仓城(仓城大抵在今千厮门到西水门之间。过去,千厮门一带一直是重庆主城粮仓的所在地,因而进出的运粮、运棉船只都要在此处停泊)三个小城。

李严大城是在过去旧城基础上所筑的江州城,是如今重庆下半城的雏形,其规模和明清时期的重庆城相若。对应明清时期古地图上的十七门,除通远门外,均在李严大城所圈起的城址范围之内。

这一时期,在嘉陵江南北都有城池存在。自李严扩建江州城以后,渝中半岛便成了重庆地区绝对的政治、经济加军事中心。其后,随着战乱频仍,南城的军事意义更加突出,北城则日渐式微。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因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了江北厅,该地才又日渐繁荣起来。

另:

主政江州期间,李严还曾准备改半岛为全岛,即选在半岛最狭窄处,切山贯通两江,使江州城成为江心洲。在今天的鹅岭公园,靠嘉陵江一侧的“江山一览台”处,还可略窥当时“凿山成岛”的开凿痕迹。这一设想尚未全面实施,诸葛亮便将李严从江州调走了。当然,也有后人觉得,将半岛开凿为岛的工程过于庞大,当时的蜀汉应该不具备这个能力。(www.chuimin.cn)

李严“穿城后山,使城为洲”的计划,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没能达成,也没必要深究其利弊得失,但他主导扩建的江州城,却为后世奠定了1800余年的大格局。

水经注·江水》:“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后乃徙南城。刘备初以江夏费观为太守,领江州都督。后都护李严更城周十六里,造苍龙白虎门,求以五郡为巴州治,丞相诸葛亮不许,竟不果。”

华阳国志·巴志》:“后都护李严更城大城,周回十六里,欲穿城后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为州。求以五都置巴州。丞相诸葛亮不许。亮将北征,召严汉中。故穿山不逮。然造苍龙、白虎门。别郡县仓皆有城。”